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7 道试题
1 .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全球华人共同守岁祈愿的一场文化盛宴,反映了百姓的鲜活人生和时代的发展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1998年春晚歌曲《好日子》

材料二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题(节选)   

年份主题
1983举国除夕万家欢,共品春晚头道餐
1993欢乐、祥和、自豪、向上
2002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
2018喜庆新时代,共筑中国梦
2021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精准扶贫,全面小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好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
(2)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01年我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对外开放方面有何重大突破?
(3)综上所述,谈谈改革开放与以央视春晚为代表的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
2023-06-14更新 | 66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银川市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训练历史试题
2 . 1979年11月,小岗村18个农民签下契约书,将耕种的土地“包干到户”后,凤阳县委以“不制止、不推广、不宣传”的方式,保护并支持小岗村的做法,最终也保住了统一全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做法体现出(     
A.尊重了农民的首创精神B.政府包容保障改革成功
C.拨乱反正总结历史教训D.改革开放需要顶层设计
3 . 如表为1982年与1987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统计,能够解释这一变化的是(        
1982年1987年增长率
农村270元463元71.48%
城市494.5元916元85.23%
A.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展B.现代企业制度普遍确立
C.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D.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展开
4 . 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国家治理的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分别是1951年、1961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统计示意图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我国粮食总产量自2015年以来,连续7年超过6.5亿吨,2021年粮食总产量更是创历史新高,达6.8285亿吨。其中,谷物总产量6.3亿吨,超过美国谷物产量约1.5亿吨,约是印度谷物总产量的2倍,标志着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的强大基础已经形成。

——摘编《光明日报》2022510日第5版。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61年中国贸易伙伴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两项措施名称,分析“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的强大基础已经形成”的成功经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世纪80年代初,部分任职于研究机构或国企的科技人员,利用周日休息时间偷偷前往郊区农村的乡镇企业,帮助开发新产品、解决技术难题,从中获取相应的报酬。这一群体被称为“星期天工程师”,此类现象在上海、广州等地区普遍存在,屡禁不止。这一现象表明(     
A.国家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B.国有企业的自主权扩大
C.经济改革激发了社会活力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一书中写道:“1978 年前的小岗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实行新制度后第二年小岗村就实现了大丰收,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书中所指新制度是(     
A.农村土地所有制B.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 如表所示是第一至第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我国 (        
次序时间主要内容
第一个1982年正式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
第二个1983年放活农村工商业
第三个1984年发展农村商品生产
第四个1985年取消统购统销
第五个1986年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在农村D.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多次反复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8 . 专业户是指我国农村专门从事某种农副业的家庭或个人。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专业户,带头勤劳致富,是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应当积极支持。这里说的“新”是指它(     
A.改变了农村生产主要经营形式B.引领着土地所有制调整的方向
C.反映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趋势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启
2023-04-07更新 | 3344次组卷 | 2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太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84年到1988年,我国乡镇企业的数量平均每年增长 52.8%,从业人数平均每年增长20.8%,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58.4%。这一时期乡镇企业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B.农村改革的日益深化
C.人民公社体制的废除D.农村基层自治的实现
2023-03-21更新 | 235次组卷 | 5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十单元单元测试
10 . 阅读材料

材料一:19781988年,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城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以短距离迁移为主,以小城镇为主导的“自下而上”农村城市化模式逐步建立。1990年代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1982年,规模最大的10个城市吸纳了11.86%的流动人口,1990年上升为17.04%。大城市和沿海城市逐渐主导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摘编自殷江滨、李邮《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1218日)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并概括其阶段性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