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大农村地区流行一句谚语“大包干、大包干,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     
A.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B.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C.促进集约型规模经营D.实现农业集体化生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式,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一改革(     
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B.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自主权
C.仍坚持分配中的平均主义D.仍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
2023-02-12更新 | 147次组卷 | 5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相继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然而在其对大城市的进攻中都最终失败。湘赣边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分析了敌人在大城市敌强我弱的形势后,决定把队伍拉到农村进行斗争,途中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井冈山箪命根据地的星火发展为燎原之势。但由于王明、博古的“左”倾错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长征途中,在没有共产国际的指导下,红军召开了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存在方针路线分歧问题。

——摘编自王薇等《浅析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断道路的探索》

材料二   鉴于过去的教训,这次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动,不搞“一刀切”,该种粮的种粮,该种经济作物的地方种经济作物,该放牧的放牧,该养鱼的养鱼。从1989年开始,“粮食统购价格提高20%,棉花、油料提高15%25%,生猪平均提高26%。”杂交水稻从湖南推向全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增产20%以上,农村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由原来的长时间的停滞不前变得欣欣向荣。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探索的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农村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所进行的努力。
4 . 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作为第一手史料成为真实再现历史深度与宽度的媒介。观察下面一组照片,完成下列问题。

11953年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

219561月,首都各界群众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工商界代表向毛泽东呈送喜报。

31972年,毛泽东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围绕“照片中的历史”.提取以上至少两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2-11更新 | 171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期末真题精选 · 论述题60题)
5 . 如图为新中国建立以来粮食生产发展的三个阶段,其中1979—1984年间“粮食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进D.对外开放不断拓宽国际市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占有只有0.93亩,到1947年他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长工都不存在了。

——伊莎白·柯鲁克、大卫·柯鲁克《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

材料二   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

——解放区民谣《西柏坡拥军小歌》

材料三 1950年至1952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第一次土地改革。其政策出发点为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3年至1956年间的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土地所有制由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1979年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不具有所有权。

——摘编自甄爱军《近代中国历次土改》


(1)依据材料一,分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分析解放区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什么作用?
(2)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的三次土改分别是怎样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
7 . 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至今】阶段特征经济:①对内_____,对外_____
②在农村实行___________,在城市实行___________,增强_____活力。③______确立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2022-12-2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九、十单元中国现代史——新中国史-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8 . 1984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了910.4元,比1978年增加275.43元,增幅为43.39%,而在1952-1978年的25年中,农业劳动生产率也仅仅提高了28.29%。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9 . 对内改革
(1)农村: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____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
(2)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____、实行____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3)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①1992年,____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
②我国按照建立____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
2022-12-1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10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125日青海省颁发的土地房屋所有证


195011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发布于填发土地房产所有证的指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关于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规定。

材料二   


材料三   80年代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


(1)作为实物史料,材料一印证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事件分别使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展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指的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其有何“变”与“不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