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所示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江苏部分社队企业的经营活动。这些活动(     

1

1979年下半年开始,江苏省许多地方举办了(公)社(生产)队工业产品展销会,与北京、上海等地的大百货商店建立了委托代销关系或设立了商品展销专柜

2

1980年春,在南京举办的全省社队企业产品展销会,规模宏大,到会洽谈业务的有11万人之多,成交金额达2亿元

3

1981年,江苏社队企业向外省输出资金、技术和设备,通过帮助外省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来取得较为稳定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
A.扩大了城市国企自主经营权B.彰显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
C.反映了农村经济改革的发展D.强化了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
2 . 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2021-04-20更新 | 276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0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历史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到隋唐,均田制绵延了300多年,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农,但这一制度到唐中叶已经崩溃。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致使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土地权利的流转加快,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土地租佃制度的发展使土地的使用权和占有权得以分离,土地的使用权可以独立地进行流转,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宋代佃户有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

——改编自侯加永《宋代的土地流转制度研究》、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二   中共中央19821号文件明确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说它是“新形式”,是因为它冲破了旧的模式。首先,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又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了的,例如水利设施的兴修、大型农业机械的购置、大型科研项目的组织等,这就需要加强“统一经营”的作用。其次,在产品的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就纠正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真正贯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摘编自顾晓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租佃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 . 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A.经济特区的建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运动
2019-01-30更新 | 2305次组卷 | 49卷引用:河南省郑州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复习历史 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01-30更新 | 287次组卷 | 28卷引用:陕西泾阳县高一年级2017—2018学年(下)期末模拟历史试题(一)
6 . 1980年,中共中央印发75号文件指出:适当地放宽对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的限制。特别是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普遍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改进劳动计酬办法。这反映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推广
B.当时仍然深受“左”倾思想的影响
C.中共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探索
D.中央逐渐放弃集体所有制经济
7 . 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农村被纳入市场网络之中,直到19世纪初为止,它成功养活城市与工业居民点……英国农村形成国内市场的主体,而国内市场是正在起步的英国工业首先与天然的销售场所。

——布罗代尔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牧畜种类数量、农艺措施以及农蓄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为: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吕奔《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1927—1939)》

材料三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中国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值猛涨。”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圈地运动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在推动农业生产方面实行的经济体制及影响?
(3)依据材料三分析农业改革的原因、方式?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改革的影响。
(4)综合上述问题,对你有何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