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下图为1978—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折线图。产生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B.大规模三线建设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国家全面取消了农业税
2 . 有学者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实施的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三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结合所学,推知与这三个步骤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
B.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
C.土地革命、解放战争、改革开放
D.解放战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3 . 如图是20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人口流动状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解放B.人们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1984年和1989年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情况表(单位:万个)。据此可知,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业饮食业

1984

24.84

481.22

8.04

12.96

79.46

1989

22.68

736.47

92.55

379.88

637.05

A.农村产业结构趋于优化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发展D.城乡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自中共八大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并说明其对改革开放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改革的步子要加快(节选)(1987612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的谈话)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因地制宜,该种粮食的地方种粮食,该种经济作物的地方种经济作物,不仅粮食大幅度增长,经济作物也大幅度增长。农村改革见效非常快,这是我们原来没有预想到的。当然,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成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那时候是万里同志主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史料按时间与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按获取途径和保存状态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等。请依据上述两种标准,指出材料二的史料类型。并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解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这一规定(     
A.有利于释放农村经济活力B.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打破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D.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7 . 1978年以来,以农村为题材的影片屡见不鲜。其中,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专题纪录片《来自农村的报告》;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故事片《春晓》;安徽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视连续剧《命运》等。产生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提出B.农民群众建设国家的热情
C.乡镇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D.经济责任制度的逐步实行
2023-07-0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新纪元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下图为新华社记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村里第一个买了拖拉机。这张照片(     

   

A.体现了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成效B.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
C.释放了农村政策延续性的信号D.见证了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成
2023-06-21更新 | 4133次组卷 | 41卷引用:山东省沂水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三)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还在军事革命胜利在望之初,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三项外交方针。第一是“①____”,就是不承认旧政府同外国政府所建立的外交方针以及所缔结的一切条约,任何国家必须在尊重中国领土和断绝与国民党政权外交来往的基础上,重新与新政府进行建交谈判。第二是“②____”,就是不急于取得资本主义各国的外交承认,要争取在肃清一切内外威胁和各种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及影响后,再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谈建交的方针……三是“一边倒”,……促使新中国采取如此彻底的革命外交的方针的,根本上在于共产党人有着完全不同于国民党人的意识形态……中国的外交选择,带有鲜明的阶级革命的色彩,即使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也是不可避免的。

——杨奎松《在毛泽东“革命外交”的背后》

材料二   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从网上搜集到了以下图片:《1978年安徽省小岗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承包合同书》、《1983年重庆开始经济试点的报道》、《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①②所对应的外交方针,并概括建国初所取得的重要外交成就。
(2)根据材料二,我国为搞活经济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2023-05-1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为北京郊区1978年和1986年男户主职业占比的情况。与1978年相比,1986年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
C.农村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