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下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2022-06-09更新 | 11546次组卷 | 8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解放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上海经济发展遇到较大的困难,特别是商业服务业在崇尚节俭的社会环境中显得相当萧条。同时内地的经济发展又缺乏技术,缺乏人才,缺乏经验。经陈云同志批准,1956年一企业从上海散到内地。上海约有270多家轻工、纺织工厂,撇往河南、陕西、甘肃等地等省。还有些服装加工饮食服务亚也到内地生根开花,远的到了内蒙古,在一五计划期间,上海有20多万人支拨外地,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3万多人,熟练技工8万人,还有5万多人的设计、建筑、安装队伍参加重点工程建设,对于内地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摘编自谷牧《谷牧回忆录》

材料二   农村劳动力流向东、中、西部地区的比例

年份东部中部西部
199157.4%26.1%16.5%
199474.5%14.2%11.3%
199670%17.6%12.4%
199882.3%9.4%8.3%
199979.8%10%10.2%

——资料来源:刘文.1991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分析,南开大学学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一五计划期间上海支援外地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90年代农村劳动力流向的总体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3 . 据传,武汉一农民家在 1975年、1980年分别贴过年的两副对联。1975年: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缺一(衣)少十(食)。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干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人民公社的推行
C.大跃进的开展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4 . 邓小平在1962年指出:“现在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包产到户’‘责任到田’等等……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表明当时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B.“包产到户”已开始有探索
C.农村土地制度发生根本改变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推广
5 . 1979年,中共中央提出对贫困地区的粮食、棉花、油料、畜产品、水产品等农副产品提高收购价格,给予贫困地区1至5年的农业税减免,对贫困地区的乡镇企业、小企业、个体商贩等均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等优惠,由此可见
A.党和政府的扶贫方略趋于成熟B.扶贫工作与农村改革同步进行
C.非公经济率先在贫困地区试点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2021-05-14更新 | 799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来,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进行调整,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

材料一   片段一1958830日全区召开了群众大会,宣布路井人民公社正式成立了。刚成立的路井公社包括原来的前进社、新生社、卓立社、晨钟社、友好社、路井社等12个高级农业社。

片段二1960年10月12日晚上,我万般无奈地从黑地里走到街上公社的面粉厂找到了新主任,买了25斤麦子麸皮,带回家来,好拌茱疙瘩。我想,有一点几粮,也许就饿不死。

片段三1982年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侯永禄《农民日记》

材料二   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1)据片段一,概括指出该阶段农村经济体制的特点,并分析说明该体制与片段二所反映现象之间的关系。片段三中的农村经济体制与片段一中的经济体制相比有哪些改变?
(2)结合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观点加以说明。
2021-04-2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新时期农业的基本经营模式。专家指出,这种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家庭分散经营的“两权分离”,绝对优于集体所有并统一经营的“两权合一”。因为其既充分发挥了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又保证了社会主义方向。该模式的实行(     
A.使得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B.刺激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
C.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D.使得生产资料所有制开始变更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次会议决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1979年开始,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步入改革开放的时期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现代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次改革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形成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张海荣《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历史变迁》等


材料三中国对外开放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980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
1984开放北至大连,南至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首批14个沿边开放城市陆续获批

——据《中国对外开放40年》编制


(1)指出材料一中“这次会议”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农村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
9 .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2020-07-11更新 | 5525次组卷 | 8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励德双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80年代编辑出版的农业史料文献《关于农村工作问题座谈会纪要》中记录过:“1979年春,少数地方的农村社员开始自发隐蔽地实行包产到户。1979年3月国家农业委员会邀请七个省的农村工作部门和六个县的负责人座谈,议题中争议最大的是包产到户,争论的结果是规定除深山、偏僻的孤门独户外不许包产到户。”政府的该项规定
A.成为复原底层历史全貌的直接依据B.客观上使包产到户的范围悄然扩大
C.推动了农村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D.说明在突破发展中深化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