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78年11月,小岗村率先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由此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法性,并宣布长期不变。这体现了(     
A.改革开放激发经济活力B.基层变革引领改革开放
C.制度变化促进社会进步D.基层创新影响上层建制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南地区从宋朝大规模开发之后,苏州的市镇从明中期的102个到清末已经发展到264个,松江在同时期从59个增加到369个。清末之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对江南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江南地区通过上海与国际市场联系,棉花、生丝成为江南地区出口国际市场的主要产品,农产品商品化的加深,使乡村经济商业化程度更高。棉花、桑蚕也成为乡村中的主要产业。这一时期近代工商业也在市镇和乡村中兴起,无锡的缫丝厂从“1919—1931年的短短12年间新建了41个丝厂,比1904—1918年建10个厂猛增了4倍多。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加强了乡村对市镇、城市的依附地位。然而,20世纪30年代之后,无锡全县桑田面积也急剧减少,由1930年的251037亩,骤降至1931年的150000亩,减少了40.25

——摘编自吴建华《明清江南人口社会史研究》

材料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有效的政权推动下,开始对江南乡村的改造。中国传统的家庭、家族生活结构被人民公社的合作社所取代,高度统一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农民思想的高度统一。1978年之后的乡村改革,土地重新回到农民自己手中,家庭开始重新作为生产、生活的单位,也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江南乡村发达的在20世纪50年代被禁止的私营工商业开始复苏,乡村工业的繁荣,使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

——摘编自郭伟平《明清以来江南乡村社会经济结构变迁与民间文化信仰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江南经济结构变迁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南乡村经济的变迁。
3 . 【中国近代化】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阶段时间政治选择
第一阶段18601911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
第二阶段19111913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
第三阶段19141928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第四阶段19281949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
第五阶段19491976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
第六阶段1978年以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分析这二个阶段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因素有哪些。
(2)有人认为第六阶段的模式取得较大成就,关键在于“激活了社会内部的微观个体、地方与企业的竞争活力”,试用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具体史实来说明这一观点。
2024-04-1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198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坚决落实粮食定购“三挂钩”政策的紧急通知:分期分批及时组织供应挂钩物资和资金,确保对农民兑现。化肥、柴油生产部门要按计划完成生产和调拨任务,不得延误:运输部门要优先安排化肥,柴油运输,不得迟滞;供销部门要及时供应,保证兑现。国务院的这一通知(     
A.实质上是实行粮食的自由买卖B.为协调和保障农民利益创造条件
C.促使产业结构的调整成效显著D.着眼于增强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据《农村工业与农业劳动率比较》(表)可知(       

农村工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          单位:元/人

年份


项目

1980

1985

1987

农业劳动力创造的产值

869.6

1138.2

1486.0

农村工业劳动力创造的产值

2800.7

5863.7

10207.0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88》资料计算。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B.中国现代农业潜力开始得到释放
C.制度创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村改革
2024-03-2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1978年和1988年我国农民物质生活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时间

1978年

1988年

人均纯收入(元)

134

545

人均消费水平(元)

138

508

人均储蓄余额(元)

7

138.7

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8

17

城乡居民收入之比

2.37:1

1.8:1(1985年)

城乡居民消费之比

2.9:1

23:1(1986年)

A.农村改革逐步推广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C.取消农业税的推动D.拨乱反正调动民众积极性
2024-03-23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如图,1981年5月29日《人民日报》围绕广东农民陈志雄承包鱼塘,雇工经营开辟专栏,展开了长达几个月的全国大讨论,1982年广东省农业委员会肯定了他的做法。此事件的讨论(     
关于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的讨论
一、《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人民日报》1981年5月29日。
二、《怎样看待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人民日报》1981年6月18日、24日,7月5日,18日,28日,8月22日,30日。
三、《因地制宜搞好渔业生产责任制—关于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的调查》《人民日报》1981年9月19日。
A.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B.导致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D.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入
2024-03-18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80年,中国共有建制镇2600个,1985年增加到6600个,而到1997年底中国建制镇的数量达到16702个。该现象可作为史料直接用于证明中国(     
A.经济结构变化显著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C.区域经济均衡发展D.基层自治水平不断提升
9 . 【长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以来,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新时代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任务。某同学参加了学校主题为“讲好长江故事”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笔记一2020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
笔记二荆楚文化是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在中华文明早期,湖北以其丰富的生态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特征,逐渐形成了崇尚 自然、富于浪漫想象、人与自然深度和.谐的文化理念:在近代历史变革中,湖北也是长江流域的首倡之地,处于时代潮流的中心。在同西方接触过程中,湖北人精研西学,走出长江,勤劳付出,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背景下打造荆楚文化

大品牌的思路与建议》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围绕“讲好长江故事”,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要求:古今不限、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论证有力)
2024-03-1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5年出版宣传画《我家买了大金牛(拖拉机)》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