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次会议决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1979年开始,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步入改革开放的时期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现代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次改革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形成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张海荣《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历史变迁》等


材料三中国对外开放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980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
1984开放北至大连,南至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首批14个沿边开放城市陆续获批

——据《中国对外开放40年》编制


(1)指出材料一中“这次会议”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农村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
2 . 20世纪80年代初,火车、轮船和长途汽车上到处是拎着装有建筑材料、纺织品和食品等商品样本的大包小包的乡镇企业推销员,形成了“推销员满地跑”的景象。这一景象
A.表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B.反映出商品市场的活跃
C.直接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D.体现了私营企业的活力
3 . 歌曲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时代风貌的重要载体。“爷爷说那一年变化很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地分啦!北京城开了一冬天的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以上歌词最可能选自
A.《我生在1978》
B.《Again1977》
C.《恋曲1990》
D.《相约1998》
4 . 据统计,1982年,全国农民平均每人的纯收入达到270元,比1978年增加1倍;城市职工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的生活费收入为500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1978年增长38.3%。这说明
A.农村经济改革解放了生产力
B.政府的经济调整取得新成就
C.以粮为纲的方针开始被纠正
D.农村改革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B.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2018-04-08更新 | 234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郑州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6 . 张贴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折射出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以下对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兴无灭资,反帝防修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联产承包田丰收,自主经营人欢笑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④②①③D.①④②③
7 . 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017-08-06更新 | 574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1年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8 . 20世纪60年代山东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化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 . 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6-11-27更新 | 1154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其措施之一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那么,人民公社体制在中国先后存在约
A.10多年B.20多年C.30多年D.40多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