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上总结时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材料二邓小平在全面、深入地观察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之后,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三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破坏得很厉害的国家,包括欧洲、日本,都是采用贷款的方式搞起来的。”

请回答:

(1)归纳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基本思想主张。

(2)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践这些思想主张的。

2018-09-0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单元过关检测卷五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1978年l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推进经济发展中政府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3)综合上述材料,两大改革家的改革有何共同之处?
2018-07-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农业的调整不仅关系农业发展,也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实质。

材料二1978﹣1984年粮食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百万吨)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大……有的同志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2)据材料二归纳1978﹣1984年中国农业经济呈现的态势,导致这一态势的政策因素是什么?

(3)材料二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 . 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阶段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些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解决农村人地矛盾
B.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D.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

5 . 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罗斯福通过新政使美国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推进经济发展中政府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3)综合上述材料,两大改革家的改革有何共同之处?

2017-08-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都诸市令(从六品上)掌百族交易之事……凡建标立候,陈肆辨物,以二物平市(谓秤以格,斗以槩)以三贾均市。(精为上贾,次为中贾,粗为下贾。)……以伪滥之物交易者,没官;短狭不中量者,还主。……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20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主要表现在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无到有的形成和发展。近代社会转型最主要地表现在使传统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工业化过程中。”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

——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1)阅读材料一,归纳唐朝政府管理市场的主要措施,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措施产生的作用。
(2)阅读材料二,结合清朝晚期的时代背景,分析推动近代中国经济向“工业化”转型的主要因素。
(3)阅读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简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意义。
2017-07-1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
7 .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2016-12-12更新 | 1322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反馈检测: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8 .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提高土地公有化——给农民土地经营权。对应这种变化的事件顺序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
B.土地改革——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6-12-12更新 | 1186次组卷 | 18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4单元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反映出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
2016-11-18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山西忻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卷
2024高一下·浙江·学业考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乡村振兴是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结束后,发达国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乡村建设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并积累了丰富经验。英国政府出台《城乡规划法》、《村镇规划法》等法律,对乡村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做出严格规定。日本政府投入资金,引导支持各地开展“一村一品”运动,发展当地特色农业。德国上世纪50年代乡村更新主要集中于完善基础设施,70年代后转移到保护传统建筑文化和发展生态农业。1970年开始的韩国“新村运动”,政府投入20亿美元成立建设基金用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80年代以后政府逐步从中退出,新村运动完全由民间主导。西班牙首创休闲娱乐功能与乡村旅游业融合的发展模式,乡村特色建筑改建成酒店,对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发掘休闲娱乐项目。

——摘编自朱红根、宋成校《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但不可忽视的是农村农业却因为受到土地规模和消费需求的限制发展较为缓慢。当前全国绝大多数农村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并且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留守老人从事的家庭农业。据统计,2016年有幼儿园、托儿所的村仅占全部村庄的32.3%,截至2017年农村每千人拥有4.28名卫生技术人员,不到城市的1/2。

——摘编自贺雪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根据部署,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摘编自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发达国家乡村建设的特点和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阶段我国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2024-06-1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1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