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1957年产量比1952年增加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加
1.95亿吨19%30%
164万吨26%93%
535万吨296%580%
1.3亿吨96%210%
193.4亿千瓦时166%320%
原油146万吨235%

材料二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在工业领域出现了什么运动?它产生了什么影响?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你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2 . 下图所示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农村改革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B.经济体制改革催生第三产业
C.改革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
D.农民承包具有自发性的特点
2018-03-26更新 | 1242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7年11月第一次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3 . 漫画《三代人赶集》形象地反映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不能反映出
A.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B.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
C.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D.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4 . 下图是一则时事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出现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束
5 . 下图是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幅漫画,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拜金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市场经济冲击了人们原有的价值观
C.自主经营观念深入人心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为1978—2002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趋势图。据图可知,乡镇企业发展(       

(注:1978—1983年只包括乡办和村办两级企业,1984年后还包括组办、联户办及个体企业。)
A.源于对外开放进程深入B.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D.说明了城市改革成效显著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向劳模学习,向劳模看齐!》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时间就是金钱》

翁逸之 1955年                         彭召民 1965年                      冯一鸣 1982年

材料二:


图4


(1)宣传画又名招贴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幅宣传画出现的主要时代背景。
(2)图4是关于“一带一路”的新闻播报。据图4信息并结合中国史、世界史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4-02-1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英国农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史称农业革命,成为英国成功起飞的要素。光荣革命后议会以立法形式推动圈地,使土地高度集中于贵族等大土地所有者手中,农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土地所有者利用其资金和技术优势,对土地进行改良,使用新工具和技术、引进新作物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例如铁犁、收割机、脱粒机等农业工具和机械逐步推广,引进了马铃薯、甜菜、甘蓝、三叶草等作物,增强土地肥力,化解冬春季节牲畜饲料短缺的问题,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据统计,18世纪上半叶,英国的谷物产量增幅达到11%,保障粮食的充足供应,还有部分谷物出口。羊毛产量从1695年的4000 万吨增长到1805年的9400万吨。大地产者、贵族还将土地的收益投入到运河的建设,开发矿山等经营活动中。小农无力进行这些改良,被逐渐驱逐出市场,慢慢的破产了,从而沦为农业工人或城镇劳工。

摘编整理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第四卷转型时期》

材料二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本文以信念目标情境工具这一路径来解读近代中国城乡关系演变。国家信念决定国家战略与发展目标,不同的情境和阶段性目标决定不同的制度安排;而不同发展阶段目标的转换、情境的变动以及工具的更替则归结为制度变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城乡关系演变如下图所示。

摘编自张露《中国工农城乡关系:历史演进、基本经验与调整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 世纪英国农业革命的实质,分析农业革命如何推动英国工业化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①、②内容进行完善,并对富国阶段的城乡关系进行说明。(说明需结合图中的各要素进行)
2024-01-0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依据教材构建“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历程”思维导图(如图)这一历程体现了(     

A.经济建设的市场化B.现代中国工业化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社会生活信息化
2024-05-1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同步练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3月进京赶考102岁的吕正操将军对当年参加七届二中全会的情形记忆犹新。58年前,毛主席在离开西柏坡进京时,将这一行程比作“进京赶考”。58年间,中国地覆天翻。

——整理自徐壮志等《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86年回眸》(2007年)

材料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图1                           图2                      图3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共“进京赶考”期间(1949—1956年)在建立政权、巩固政权等方面进行的相关努力?
(2)结合材料二所述,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怎样深远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2024-02-0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