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6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概念的演变]

材料   “改革开放”已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个政治符号,既是中国发展的历史记忆,又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象征。

1978年10月10日,邓小平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新闻代表团时正式提到“实行开放政策”这一概念。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到“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这是“改革”与“开放”概念最早并列在一起。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正式确立了“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

1984年2月,邓小平视察厦门时指出,“改革开放后,侨务工作很重要”。这是党的文献中最早完整提出“改革开放”的表述。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这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表述。

1987年11月,党的十三大提出“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新发展”,标志着“改革开放”概念的形成。

1993年12月,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实行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点……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发展命运的大政策,是一个伟大的试验”。

——摘编自胡国胜《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概念的历史演变与话语建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提取论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T8联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压轴(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年,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成立了工商联合公司,实行工效结合、奖惩挂钩的目标责任制,实际上取代了公社的经济职能。1980618日,向阳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将原公社一分为三:乡党委、乡政府、农工商总公司。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乡、民族乡和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域,乡镇长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使撒社并乡有了合法地位。根据1983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1984年年底,中国撤社建乡工作基本完成,向乡政村治体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摘编自李正华《新时期中国乡村基层建制的变化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基层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基层体制改革的意义。
3 . 纪年作为一种计量时间的工具,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中国近代报刊出现了纪年方式的多元化景象。1882年,上海《申报》使用“西历一千八百入十二年”“大清光绪入年”与“壬午”共同标记年份。1895年,康有为创办的《强学报》在首版上增加“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的纪年方式。1903年,革命刊物《江苏》则采用了“黄帝纪元四千三百九十四年”来标注时间。

——摘编自张磊、许天敏《重构国族与接轨世界:中国近代报刊的纪年之争》

材料二   1912年,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民国试图用“民国纪元”代替皇帝年号纪年的措施来表明新政府的新气象,并凸显政权的“正朔”,但诸如过年等阴历的习惯依旧普遍。最终,中华民国又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孔子与西洋历结合,阳历的“洋历”色彩消退,并变为国民需要遵守的通行历法。

——摘编自朱文哲《近代中国纪年公理之变迁》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乡村工业大发展,阳历历法体系、钟点时间日益在民众中普及开来。1985年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95%的青年人不愿意种田,67%的中年人希望进入工厂。阴历带有明显的季节性,而阳历具体到时分秒,于是钟表成为人们主要的计时工具,并不断更新、进步。人们以之来确定自己的上下班时间。精确时间概念、守时、时间就是金钱等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摘编自王加华《传统中国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结构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纪年法多样化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历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阳历普及的因素。
7日内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三模)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论及工业化时指出“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他还指出“乡镇企业的发展,主要是工业,还包括其他行业,解决了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百分之五十的人的出路问题。”

——摘编自王骏《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与中国工业化》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突出的独特性、创新性和超越性,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共同体理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做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结合,提供了以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共建共赢为理念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摘编陈茂林《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与创新性》

(1)指出材料一中“工业化”的新内涵,并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之处。
2024-04-1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精髓的体现。在大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及列强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农民土地的认识开始深化。进入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关乎中国革命的关键,“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保障了农民的权益,扩大了革命的基础。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动员和调动一切阶级和力量,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使农民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在解放战争时期,为进一步维护农民利益,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瓦解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等文件进一步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一大二公”“大锅饭”的公社体制。并于1982年颁布首个中央一号文件,主要论述的是农业生产责任制,强调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归集体,即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切实保护耕地和合理利用耕地,将经营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实现“两权分离”,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扩大了农产品的流通,使其惠及农民。

——摘编自孙玉滨《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发展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主革命时期我国土地政策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影响。
2024-04-09更新 | 13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定位)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6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材料三   现代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次改革由安徽凤阳县小岗衬开始,形成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张海荣《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历史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并指出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材料反映了农村中开展的有关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运动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农村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哪些重要启示?
2024-04-0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历史证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与灌溉技术使农业生产力极大提升,既有生产关系成为桎梏,公田抛荒、私田大量开垦的制度性矛盾大量出现。承认土地实际控制、废除使用限制、重新分配土地以及名田制等改革出现,引致土地私有化,支撑稳定的农业生产进而成为增强国家实力和实现军事扩张的基础。土地由封建领主世袭转向新型的封建地主私有。

——摘编自张秀智等《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改革逻辑》

材料二   19927月,邓小平重申:“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也一样,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变革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农业“两个飞跃”的共同目标及各阶段目标。
2024-04-0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195011月,中共南阳地委、南阳专员公署决定建立行政区合作总社。到1951年底,初步形成了上下相连、纵横交错的供销合作商业网络。

19511954年南阳商品流转额比重变化情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商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愈益繁荣,但是供销合作社却越来越衰败,在国家的指导下供销合作社的改革不断进行,专业合作社不断建立,为农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19941998年南阳供销社系统支农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表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综合服务站(个)

62

110

150

193

193

庄稼医院(个)

13

13

21

44

44

机防队(个)

7

7

13

14

14

专业合作社(个)

1

2

5

14

39

科技示范田(亩)

13961

28169

25000

25000

——摘编自李建中《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10)》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成立初期南阳供销社兴起的时代背景及其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2)材料对我们了解改革开放历程有什么帮助?谈谈你的看法。
2024-04-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南地区从宋朝大规模开发之后,苏州的市镇从明中期的102个到清末已经发展到264个,松江在同时期从59个增加到369个。清末之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对江南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江南地区通过上海与国际市场联系,棉花、生丝成为江南地区出口国际市场的主要产品,农产品商品化的加深,使乡村经济商业化程度更高。棉花、桑蚕也成为乡村中的主要产业。这一时期近代工商业也在市镇和乡村中兴起,无锡的缫丝厂从“1919—1931年的短短12年间新建了41个丝厂,比1904—1918年建10个厂猛增了4倍多。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加强了乡村对市镇、城市的依附地位。然而,20世纪30年代之后,无锡全县桑田面积也急剧减少,由1930年的251037亩,骤降至1931年的150000亩,减少了40.25

——摘编自吴建华《明清江南人口社会史研究》

材料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有效的政权推动下,开始对江南乡村的改造。中国传统的家庭、家族生活结构被人民公社的合作社所取代,高度统一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农民思想的高度统一。1978年之后的乡村改革,土地重新回到农民自己手中,家庭开始重新作为生产、生活的单位,也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江南乡村发达的在20世纪50年代被禁止的私营工商业开始复苏,乡村工业的繁荣,使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

——摘编自郭伟平《明清以来江南乡村社会经济结构变迁与民间文化信仰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江南经济结构变迁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南乡村经济的变迁。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治理黄河大事记

时间

措施

1954

黄河下游春季修堤工程全面开工,河南、山东两省各工段上堤的民工共达五万多人。

1955

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的决议,这是中国唯一一部经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审议通过的大江大河流域规划。

1960

黄河流域各地水土保持全面开始,水土流失治理发展为一村一组合作成片治理,还出现了一乡一县,或几县大联合的场面。

1981

山西河曲农民苗混瞒率先在新尧沟250亩小流域内进行承包治理。一年半的时间里,他造林整地140亩,栽梨、枣等经济树55亩,沟底打坝4座,收入达到2750元。

1983

“户包”治理小流域这一创举,很快得到了中央支持,党中央及时发了简报,明确承包期可以延长、转让、继承。

1993

《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正式由国务院颁布,之后水利部又陆续出台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规定》等行政规章。

1994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启动,在项目区内改良农田、植树造林,并进行交通道路、文教卫生、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2003

郑州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和西安黄河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建成,开发了水土保持信息服务、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管理等运用系统,初步实现了水土保持信息的传输、管理、查询与共享。

——摘编自项晓光等《黄土高原60年水土保持的治理与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新中国的黄河治理”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3-09更新 | 269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