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表为1978—1984年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的产量变化(单位:百万吨)。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1978年1980年1984年
粮食304.77320.31407.31
棉花2.162.073.25
油料作物5.217.6911.91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城市改革的持续开展
C.市场经济体制完全确立D.对外开放的稳步推进
2 . 下表是1981-1985年中国农村发展的部分统计数据

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企分开原则深入贯彻B.市场经济目标的具体化
C.利用外资的步伐在加快D.农村经营管理模式变化
2021-08-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中国疆域辽阔,村庄星罗棋布。全国的自然村落1990年是377.3万个,2010年减少到273万个,到2015年减少到264.5万个。近年大量村庄合并和新型社区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乡村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原来自然分散、熟人性的、以乡土生活为主的村落共同体,在快速消失,代之以更多集中化的陌生性的、以非农生活为主的新社区。这意味着整个农村社会发展已处于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

材料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部分著作

著作作者出版信息
《屯堡乡民社会:九溪村》孙兆霞等2005
《城市化中的石牌村》郑孟煊等2005
《李集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60年变迁》林刚2010
《李罗侯村76年的变迁》朱文强2011
《一个北方村落的百年变迁》林聚任等2013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翼主编《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发展与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年中国农村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这些著作研究的核心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学者研究该问题的视角有何主要特点。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材料一对材料二的影响。
4 .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7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5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5 . 新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二十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九八零年九月,中共中央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会后,印发了作为座谈会纪要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纪要写道:“两年来,各地干部和社员群众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总起来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小段包工,定额计酬; 一类是包工包产,联产计酬。实行结果,多数增产,并且摸索到一些新的经验。特别是出现了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更为社员所欢迎。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当前,在一部分省区,在干部和群众中,对于可否实行包产到户(包括包干到户)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为了有利于工作,有利于生产,从政策上做出相应的规定是必要的。”“ 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泊。"

——(《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这样,在一 九八零年和一九八一年,包产到户在全国农村中迅速发展起来,并且从经济落后、生活穷困的特殊困难地区,发展到一般的以至富裕地区。“一九七九年底,包产到户虽然在全国还只是个别地方试行,比重仅占百分之九,由于一 些地方自发仿效,其数量在逐步增加。” “到一九八零年以后,情况有了变化。”“例如苏南地区,在一九八零年冬是专业承包,到一九八一年包产到户就占据了百分之五十的比重。山东沿海地带,也是这样。” (《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座谈会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史学著作呈现历史研究成果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2020-11-1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如图为1958年8月13日的《人民日报》(部分)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农村的什么运动有关?这一运动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什么变化?
(2)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的出现与当时哪两场运动有关?这两场运动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这一做法能“效果很好”?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做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020-06-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
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B.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2020-04-25更新 | 289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中学、泰州市姜堰中学、宿迁市沭阳如东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据统计,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57倍,1985年为1.86倍。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B.对外开放的推进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市场经济的放开
9 . 40年来,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化。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国外一位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为什么它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
(2)1978年,农村经济改革经历了“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三个阶段,其中“分田单干”指的是什么?有什么进步意义?
(3)40年来的对外开放,推动了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请以80、90年代对外开放的措施加以说明。
(4)以1992年为界,改革开放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请指出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2019-04-3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2019-04-1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