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观察如表,从总体上看,其揭示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时间调整主要内容
1950年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3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农业集体化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
1978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要不断适应生产力状况D.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022-11-20更新 | 809次组卷 | 1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70年,根据国家农业会议精神,江苏、浙江、广东等省率先行动起来,纷纷创办各种规模的农具、粮油加工、建材、编织、服装等社队工业。这一举措
A.改变了农业经营模式B.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进程
C.瓦解了人民公社体制D.增强了农村公共服务能力
4 . 它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誉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第一步改革中最亮丽的风景线。它指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B.沿海和内地经济开放城市设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土地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因此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2020-06-14更新 | 144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材料二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材料三   《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哪一次重要会议?
(2)材料二中,以“包产到户”、“大包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被称做什么?产生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设立经济特区的两个省份。简述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并指出这种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
2020-02-0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2-2013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广大农村作用不同,主要由于
A.土地所有制不同B.经营方式不同
C.产品分配方式不同D.生产力水平不同
2020-02-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2-2013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表,说明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的原因是
年代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1397133.6
1988年3666.9544.9
1990年7662.1686.3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9 . 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我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B.这种责任制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
C.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10 . 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
B.北京、上海
C.福建、广东
D.湖北、山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