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下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2022-06-09更新 | 11541次组卷 | 8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康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练习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2 . 专业户是指我国农村专门从事某种农副业的家庭或个人。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专业户,带头勤劳致富,是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应当积极支持。这里说的“新”是指它(     
A.改变了农村生产主要经营形式B.引领着土地所有制调整的方向
C.反映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趋势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启
2023-04-07更新 | 3256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康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练习文综历史试题
3 . 农村改革初期,我国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1984 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 年中央11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些举措(       
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B.丰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
C.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距D.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
4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国外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
B.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
C.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D.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
2019-08-14更新 | 2723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7届山西省运城市高三4月模拟调研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广西玉林·一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65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把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改革政策。“指示”明确指出:“在广大群众要求下,我党应坚决拥护群众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万万数千万人口的解放区解决了土地问题,就会大大巩固解放区,并大大推动全国人民走向国家民主化。”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材料二   1980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进行。”

——摘编自宇剑《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纪实——改革扬帆(1976—198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共同因素,选取其中一个因素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023-10-26更新 | 387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1(全国卷新教材)-【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6 . 农村人民公社既是一种经济组织,也是一种政权机构。1978年以后中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事实上消解了人民公社的经济职能,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决定在农村设立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后,人民公社遂告解体。由此可知
A.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政治体制改革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得到发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
2021-05-25更新 | 811次组卷 | 9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某学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编订的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和农村人均消费表。该学者意在说明
城市和农村人均消费(单位:元,按当年价格计算)
时间农村消费
(1)
城市消费
(2)
比例
(2)/
(1)
1952621482.39
1957792052.59
19651002372.37
19781323832.90
19801734682.71
19822125002.36
19863528652.46
A.改革推动了城乡差距持续减弱B.计划经济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D.农村的开放提上曰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精髓的体现。在大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及列强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农民土地的认识开始深化。进入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关乎中国革命的关键,“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保障了农民的权益,扩大了革命的基础。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动员和调动一切阶级和力量,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使农民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在解放战争时期,为进一步维护农民利益,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瓦解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等文件进一步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一大二公”“大锅饭”的公社体制。并于1982年颁布首个中央一号文件,主要论述的是农业生产责任制,强调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归集体,即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切实保护耕地和合理利用耕地,将经营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实现“两权分离”,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扩大了农产品的流通,使其惠及农民。

——摘编自孙玉滨《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发展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主革命时期我国土地政策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影响。
2024-04-09更新 | 15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定位)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9 . 下表为改革开放初期关于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关文件的摘录,这些信息可以说明,当时我国
时间文件内容出处
1978年12月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1979年4月
搞了包到户分田单干的地方,要积极引导农民重新组织起来。中央31号文件
1979年9月
只有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独农户才能实行包产到户、其他地区则“不要包产到户”,任何地区都“不许分田单干”。《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A.农村改革面临现实困境B.经济发展影响政府职能
C.农业生产受到普遍关注D.体制变革顺应民众意愿
2022-04-23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朔州怀仁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如表为1981—1983年城乡个体工商业经济发展规模比较表。造成城乡个体工商业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年价城镇个体户农村个体户
户款/万户占比人数/万人占比户数/万人占比人数/万人占比
198186.847.5%105.646.4%96.152.5%121.853.6%
1982113.242.9%135.842.5%150.457.1%184.057.5%
1983170.628.9%208.627.9%419.571.1%537.877.7%
A.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存在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C.国有企业改革的迅速展开D.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