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2023·海南·高考真题
1 . 2018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备了“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一成就(     
A.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时期B.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最新突破
C.说明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了国企活力D.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
2023-07-10更新 | 3243次组卷 | 24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4(浙江专用)
2 . 表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
198229.2874.925.389.5817.01
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2018-06-09更新 | 7803次组卷 | 9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6月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3 . 邓小平同志曾说:“‘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下列选项中,与此相吻合的是
①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②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新发展
③大包干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④集体优越性与个人积极性同时发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0-01-09更新 | 283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0年1月浙江历史高考选考真题
4 .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经济政策,城乡居民收入比则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观察下图,出现1978—1984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1978年-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城镇居民收入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了农民经济收入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经济活力
D.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城乡经济同步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上世纪80年代,“合资企业”“包产到户”“转换机制”“个体户”“下海”等成为时代“流行语”。这些“流行语”折射的时代特色是(     
A.现代企业制度持续推进B.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C.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D.经济体制改革获得突破
6 . 如图是20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人口流动状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解放B.人们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7 . 治天下必自治一国始,治一国必自治一乡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变法“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监督举发)连坐……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这种社会结构因秦的统一和汉承秦制而长期延续。国家积极推动改造乡里社会秩序,重视依法治民、以德化民。察举制推行使得乡里民众注重自我人格完善,自觉保持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家与乡里社会在政治层面和思想道德文化层面的成功对接。而当时土地买卖的相对自由,使财产集中加速,其中的部分“齐民”成为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乡里豪民。东汉末年,编户民不断向豪民屈从,甚至沦为了依附民,不少豪民以村屯坞堡的形式控制基层社会人口,乃至与国家相抗衡。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乡里社会演变与国家治理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随着宋代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许多外姓人因租佃田地、迁居等各类原因而进入了同姓同宗的聚落,乡村社会关系演变为更为复杂的村落社会关系。因此,如何协调人与人之间更为复杂的关系?在理学影响下,宋代儒学发展出“士君子之生斯世,达则仁天下之民,未达则仁其乡里”的新境界,促使一部分士绅尝试构建基层社会,乡约应运而生。《吕氏乡约》通过“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确保达成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法律与习俗之间的空白,它携着大宋文化的厚重蕴藏,浸润了中华大地。

——摘编自陈少华《宋风流韵》

材料三   从1953年到1978年,我国城镇化率从13.3%提高到17.9%,工业化率则由19.8%提高到44.3%;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占比从46.9%增至72.2%,农业占比从53.1%降至27.8%;同期,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占比从62.7%降至43.1%,重工业占比则从37.3%增至56.9%。

——郭旭红《新中国城乡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乡里社会人口管理的概况,并提炼秦汉时期乡里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
(2)根据材料二,简析“乡约应运而生”的时代背景,并结合所学,阐释《吕氏乡约》“浸润了中华大地”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概述1978年以来中国提升乡村发展的重大举措。
2023-04-08更新 | 325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国家治理的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分别是1951年、1961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统计示意图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我国粮食总产量自2015年以来,连续7年超过6.5亿吨,2021年粮食总产量更是创历史新高,达6.8285亿吨。其中,谷物总产量6.3亿吨,超过美国谷物产量约1.5亿吨,约是印度谷物总产量的2倍,标志着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的强大基础已经形成。

——摘编《光明日报》2022510日第5版。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61年中国贸易伙伴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两项措施名称,分析“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的强大基础已经形成”的成功经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是我国宏观政策的基本导向,也是保持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观察如图,出现1978-1984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1978年——2017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较
A.改革开放推动了城乡经济同步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增加农民收入
C.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了城镇居民收入
D.社会主义币场经济体制激发了经济活力
2023-12-08更新 | 215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县域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模拟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项目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
时间1950195219581982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扩大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一大二公”)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实质社会主义革命超越生产力水平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小农)

材料二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和肥西县成为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的策源地。根据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中共中央于1980年召开座谈会,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纪要。随着文件精神的贯彻执行,以“双包”著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向前发展,到19826月,全国实行这一制度的生产队达到71.9%。

——摘编自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


(1)请为材料一的表格拟定一个合适的名称,并将表格中的空缺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农村改革的特点,并说明这场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3-01-04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