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小说《暴风骤雨》原型地——元宝村,在改革开放初期建起了铅笔厂、筷子厂等企业。2012年,该村铅笔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被称为“亚洲铅笔之乡”。昔日“光腚屯”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这说明(       
A.人才培养是乡村振兴的关键B.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C.城乡经济实现均衡协调发展D.新型城镇化战略已全面实施
2024-01-22更新 | 668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4年1月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出台文件规定家庭专业户、个体经营户,雇工不能超过8个,超过8个就是对工人的剥削,就要限制。1987年中央发布了文件,去掉对雇工数量的限制,提出“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这一变化反映了
A.私营经济的发展受限B.国家鼓励发展市场经济
C.经济发展理念的进步D.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率先实行“大包干”。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A.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注重维护粮食安全
C.坚持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的精神D.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4 . 如表是新中国农业发展部分数据。表中数据反映出这一时期
指标1950年代1978年
机耕面积1958年:351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3%406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1%
机电灌溉面积1952年:占耕地面积的1.6%占耕地面积的55.4%
农村小型水电站1958年:98个水电站82387个水电站

A.十一届三中全会激发了生产活力
B.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C.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取得较大成就
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生产力进步
2022-05-27更新 | 230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五)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邮票,常常以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文化典籍等作为题材,以小小的“方寸之地”承载着往昔的历史。下图中三张不同年份发行的邮票,见证了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迁。这些变革都(     
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
C.促进了农民生活的不断改善D.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
6 . 1982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其他一些形式的生产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到1984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各种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达到了100%,农作物产值较1978年相比增长了42.23%。这一政策
A.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B.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形式
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方向D.延续了合作社经济的做法
2022-04-15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22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在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兴起了乡村建设运动。来自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大专院校的倡导者们,在定县、邹平、新都等地创建试验区,成立乡村小学,平民学校、夜校;改良农业,提倡副业;成立借贷处和信用合作社;设立乡村医院、卫生所等。不少乡建工作者与农民同生活,共劳动,尽量使自己“农民化”。然而,十年乡村建设运动,不仅复兴农村经济的目的没有实现,相反各实验区经济的衰落程度进一步加深。

——摘编自晏阳初《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

材料二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里,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减贫政策阶段、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政策阶段、扶贫攻坚政策阶段的努力,中国农村反贫困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的绝对贫困状况得到了很大缓解。

——摘编自吕书奇《中国农村扶贫政策及成效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农村扶贫工作取得成就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今天乡村振兴的认识。
2023-04-05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36月,雅各宾派上台的第二天,国民大会颁布了第一道土地法令,它规定已经没收的逃亡的贵族土地及王室、教会的土地,均分成小块卖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允许他们在十年内分期付款;使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得到迅速发展,小农经济在法国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大革命后,由于小土地经营占绝对优势,其内部缺少活力,也不具备开放性,只能在封闭的传统农业生产范围内徘徊。尽管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但农村并没有出现资本主义农业的长足发展的局面,而是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向资本主义农业演变的过程。

——摘编自夏洪亮《论雅各宾派土地政策的得与失》

材料二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弊端逐渐显现。为了解决新时代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新问题,中共及时调整了农村土地政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鼓励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2014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要求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三权分置”农村土地政策的确立,是我们党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实际和我国具体国情对农村土地政策的又一伟大探索。

——摘编自周超《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法两国土地政策调整的不同方面。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21世纪初土地政策调整的重大意义。
2024-02-01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五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据统计,1981年与1952年相比,国民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3倍。1981年,全国城乡人均消费水平,扣除物价变动因素比1952年提高1倍多。这一事实表明
A.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B.计划经济促进了社会进步
C.经济政策调整提高了生产效率D.中国政府成功抑制了物价
10 . 新中国成立后10年间,全国食糖产量增加了4.5倍,但之后食糖产量起落不定。1978 年后,全国食糖生产进入了持续稳步发展的新阶段,糖业生产在产量上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需求实现了低消费水平的自给。食糖生产稳步发展直接得益于
A.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B.重工业作用渐趋弱化
C.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