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下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示占比变化(       

A.有利于民众失业问题的解决
B.体现了城市产业结构的日益完善
C.反映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2 . 1985年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在全中国,即使是很小的工厂也在寻找外国合资者,以帮助他们实现企业现代化。中国人现在比5年前要有组织得多,消息也灵通得多。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的互动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 . 下图为有关学者对北大荒集团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研究成果。据此可知,北大荒集团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主要得益于(     
A.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B.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强化
C.分配领域变革的推动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4 . 1978-198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和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2.2%和7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137元增长到397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率为15.1%。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行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促进
C.市场经济体制的理念得到认同D.我国外交环境逐步得以改善
5 . 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决定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强调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的重要意义,要求对乡镇企业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必要的支持。上述政策(     
A.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标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活力
D.推动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发展
6 . 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指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以上政策的实质
A.有助于稳定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
B.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
C.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说明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7 . 观察以下三幅图,三幅图可以说明新中国农村土地改革中(  )
A.农民积极性的变化B.改革实质的变化
C.土地经营权的变化D.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8 . 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由此可知,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基于
A.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B.人民公社体制被打破
C.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D.农民蕴藏着巨大创造力
9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据此可知,土地承包流转
A.减少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B.改变了土地所有权的属性
C.降低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D.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10 . 下表为1984年至1988年农村居民人均农业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以及人均农业收入在人均纯收入中的占比情况(单位:元)

年份

农业收入

人均纯收入

占比

1984年

198.4

355.3

55.84%

1986年

216.2

422.8

51.14%

1988年

236

544.9

43.31%

下列推断合理的是,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农业发展速度不断下降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城市乡村差距日益缩小
2022-04-08更新 | 34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十九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