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农村改革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B.经济体制改革催生第三产业
C.改革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
D.农民承包具有自发性的特点
2018-03-26更新 | 1247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同1978年相比,1982年我国的工农业产值增长32.6%,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已较为明显,而且,失调的经济比重也有所调整,国民经济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逐步展开
C.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全面展开
D.国家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3 . 从1985年开始,国家由“以调为主,转向“调放结合“,除了有计划地提高部分粮食收购价格外,还取消了粮食派购制度,实行合同定购,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即实行“死一块,活一块”的“价格双轨制”。材料表明当时
A.农民可以自由销售粮食B.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深入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D.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4 . 1987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民众积极参与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
B.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C.该意外收获的主要意义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D.民间的经济活动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
2018-01-11更新 | 181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B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为发展农业,中共中央于1978年决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和1993年,又两次做出延长上地承包期限的决定,下表包含了经济学家对此的研究成果,你可以从中确定的是
改革开放以来各要素对农业生产绩效增长的贡献度
时期农业机械投入化肥投入劳动力土地供给政策变化
1978-198358.17%4.78%-10.69%-2.22%49.96%
1984-199371.68%4.60%-4.93%1.38%27.26%
1994-200965.84%1.30%6.25%1.45%25.15%

A.应鼓励开垦荒地以增加土地供给
B.延长承包期限的收效在逐步递减
C.新科技革命有利于农业机械投入
D.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生产影响重大
2017-12-1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概括地讲,是指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权这“三权”分置并行。回顾建国后农村工作的相关举措,属于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的是
A.农业合作化B.人民公社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7 .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由此表明土地流转
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性质
B.更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C.取消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
D.终止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 . 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必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7-05-09更新 | 1916次组卷 | 5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到主张实行土地流转,加快土地向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集中,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这说明了
A.家庭联产承包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注入新内容
C.大土地经营才能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D.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发生改变
10 . 下图内容体现了中共不同时期的“三农政策”。其变革调整的主要依据是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农民阶级的愿望
C.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D.共产国际的要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