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基本上按现有人口平均分配,把整块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实行分户经营,农民还在沿用传统手工劳动工具。这说明我国当前的农村经济
A.大体仍处于自给自足状态
B.能有效挖掘现有土地潜力
C.带有浓厚的小农经济色彩
D.较难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
2 . 安徽凤阳农民的流行语:“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①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土地经营体制变革给农村注入活力
③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④表达了农民对当时农村改革的拥护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从1985年开始,国家由“以调为主,转向“调放结合“,除了有计划地提高部分粮食收购价格外,还取消了粮食派购制度,实行合同定购,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即实行“死一块,活一块”的“价格双轨制”。材料表明当时
A.农民可以自由销售粮食B.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深入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D.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4 . 1987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民众积极参与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
B.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C.该意外收获的主要意义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D.民间的经济活动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
2018-01-11更新 | 181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醴陵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指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 .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主要因为这一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改变了农村的生产方式
C.促进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D.开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进程
2017-07-1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7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在全国普遍推进的根本原因是
A.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B.党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适应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
D.适应了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2017-07-0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8 . 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
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土地需求
D.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9 . 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必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7-05-09更新 | 1916次组卷 | 53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