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1981—1985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以年平均8.1%的增长率大幅度增加。这主要是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D.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2022-07-23更新 | 249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三中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面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年)示意图。20世纪 80年代两国粮食产量状况出现巨大差异的重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B.外交因素C.政治因素D.人口因素
3 . 1982年1月1日,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工作1号文件指出,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户和集体保持承包关系,由集体统一管理和使用土地、大型农机具和水利设施,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这一文件(       
A.开启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变革B.全面否定农村个体经济
C.肯定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创新D.推动农村工作重心转移
4 . 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提出“我国农村应走农林牧副滴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背的道路“调整购销政策,改革国营商业体制,放手发展合作商业”.,但“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仍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这一文件的出台
A.提高了农业公有化程度B.加快了城市改革的步伐
C.实现了工商业反哺农业D.肯定了农民的改革探索
2022-02-13更新 | 142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粮食是关注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粮食产量为2000多亿斤,1952年为3000多亿斤,1966年4000亿斤,1984年达到8000亿斤。新中国粮食生产的不断发展主要得益于
A.土地私有制的推行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供给侧改革的推行D.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6 . 2016年4月25日下午,习近平前往安徽凤阳的小岗村进行调研,因为此地是中国下列哪-事件的发源地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D.政治体制改革
7 . 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2021-04-20更新 | 276次组卷 | 58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协作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化情况表,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年份农民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其他收入
数额(元)比重(%)数额(元)比重(%)数额(元)比重(%)
198331022873.55818.7247.7
198854540373.911821.7247.7
199392167873.619521.2485.2
19982160146667.957426.61205.6
A.创办乡镇企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B.家庭联产承包的推广缩小了城乡差距
C.农村经济发展深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农民收入多元化
2021-03-03更新 | 210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1966-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表格中,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年均增长率(%)
1966—19703.9
1971—19754.0
1976—19805.1
1981—19858.1
A.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