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观察下表这些数据可以说明当时中国
新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表
A.农村经济改革的成效显著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结构
C.城乡一体化已经基本实现D.现代企业制度开始确立
2 .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历经无数次险恶的国内外环境的磨砺,一次又一次表现出惊人的生命力,在关键时刻总能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和部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地调整空间战略,是党夺取政权、掌握和巩固政权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的空间战略选择与布局,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必须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城市与农村空间中进行的每一次战略调整,都对党的历史产生过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党史活动原有的展开路径与模式,衍生出了全新的党史发展轨迹。

——摘编自崔保锋《空间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

材料二   上海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19932019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6亿美元提高到2051473亿元,按美元折算增长近120倍。GDP超过38万亿元,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体现新技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六大重点产业表现亮眼。同时,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幅跃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摘编自钱智等《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评估与建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农村正确的“战略选择与布局”,并分别说明其战略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浦东各项经济指标迅速增长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概括浦东开发开放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地位。
3 . 规律提炼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材料二   【知识结构示意图——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


材料三   【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三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四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指出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直接推动因素有哪些?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释放活力

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时间大事记
1—2月邓小平第一次南巡,视察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经济特区和上海,充分肯定试办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的决策
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提出发展乡镇企业的若干政策;福建55位厂长的呼吁书《请给我们松绑》刊发,要求增加企业经营自主权
4月中国开始颁发第一代身份证,“职业”等没有成为身份证内容
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岛
10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支持农民进入集镇经营工商业,放宽落户政策,统计为非农业人口;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现了党在经济理论上的新突破。
11月上海飞乐音响发行股票
12月年终盘点:“我们都下海吧”成为民间热词,中国现代企业诞生和企业家创业最为集中的一年,被称为“中国公司元年”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84年)》编制


提取上表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改革开放新突破”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4-02-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双语学校2024届高三1月学科素养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5 . 下表是“中国1957年和1978年的三农数据比对表”。据此可知,这20年间我国

——根据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99》编制

A.农业现代化进程基本停滞B.城镇化推动了农村发展
C.农村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D.农业剩余人口问题严重
6 .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土地法规中主要阶级划分词语出现频率统计

注: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

b.《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c.《中国土地法大纲》。

——改编自兰夕雨《中国共产党阶级划分词语之变迁》

材料二:1981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规模的变动已经过去,现在,已经转入了总结、完善、稳定阶段。”1983年农业总产值为3121亿元,比上年增长9.5%,超过计划增长4%的指标。粮食产量38728万吨,比去年增长9.2%;棉花463.7万吨,比去年增长28.9%。农村商品生产发展较快,加速了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两个相邻的法规,比较“地主”一词出现频率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时期我国的土地政策。
2023-12-0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河北冀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正在迅速完成
C.优先发展重工业合乎国情D.第三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2020-11-2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统计,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从1978年的57.5%降至2007年的36.3%;且同时期的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占比比例也从1978年的67.7%降至2007年的43.1%。该统计数据的变动情况主要说明(     
A.城乡消费结构日趋合理B.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拉大
C.城乡经济发展受到阻滞D.城乡消费观念存在差异
2023-11-2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1978~1984年中国相关数据统计表。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年份1978198019831984
农村社会总产值(单位:亿元)2037. 542792.124123. 785033. 79
粮食产量(单位:亿斤)6095.36411.17745.58146.1

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D.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
10 . 下表是某学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编订的建国后城市和农村人均消费表。该学者意在说明
城市和农村人均消费表(单位∶元,按当年价格计算)
A.改革推动了城乡差距持续减弱B.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C.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D.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
2021-02-2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2月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