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10 道试题
1 . 上世纪80年代,“合资企业”“包产到户”“转换机制”“个体户”“下海”等成为时代“流行语”。这些“流行语”折射的时代特色是(     
A.现代企业制度持续推进B.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C.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D.经济体制改革获得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86年,有西方记者评价中国农民企业家“几乎没有任何商业方面的经验”“不知道如何管理一家工厂,不知道如何做财务报表,也不知道怎样才能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然而,他们的企业却蓬勃发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C.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的完成D.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023-04-06更新 | 404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银川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79年,广东农民陈志雄承包了生产队的鱼塘,获利后他雇工扩大经营规模,这一做法因违背上级文件而引发众多争议。后来《南方日报》发文肯定了这位生产能手。上述现象反映了(     
A.改革初期政策的不断调整B.经济建设在全面探索中曲折发展
C.人民群众实践中的创造性D.改革实践推动思想解放逐步深入
4 .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农村改革

材料一   农村改革受到的阻力是不小的 。1980 年 9 月 , 中共中央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 书记座谈会 。会议纪要指出 :就全国而论 ,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 绝对优势的情况下 ,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 , 而不是会脱 离社会主义轨道的 , 因而并不可怕。会后 ,许多干部纷纷深入基层 , 带领群众研究措施 , 坚 持从各地具体实际出发 , 因势利导、因地制宜 ,尊重群众自己的选择 , 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可以并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

摘编自金冲及《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农村改革是农民对政策底线的冲击与地方上开明的领导人相互推动 ,一步一步获得共 识形成全国性政策的过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供的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 , 引导出农村 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 。放宽农村经济政策 ,使农民获得了过去所没有的自主权 和选择权;调整宏观农业政策 ,又使农民的选择得到了利益刺激 。于是 , 多数农民选择了包 产到户和包干到户 。最终 ,农村改革对增产的显著效果为自 已获得了合法性 。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的改革。

摘编自萧冬连《筚路维艰 : 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1)材料一、二是对农村改革的两种历史叙述 ,指出其异同点。
(2)以“1978 年以来农村改革”为主题进行成果展览 ,说说你的设计方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从1978年到1982年,全国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就业职工增加603万人,城镇个体劳动者从15万人增加到147万人;城镇集体和个体劳动者在城镇劳动者总数中的比重增加到24.5%。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社会大众择业观念的整体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完成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2023-04-05更新 | 424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3届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农村中有些生产队、生产大队乃至公社根据当地群众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在过去集体经济基础上继续实行集体经营,加以必要的改进和改革,探索走向“高水平的集体化”。这反映出当时(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有限B.农村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
C.个体农耕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D.农村因地制宜探索发展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27.8%上升为30.8%;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43.1%上升到47.2%。由此可知,1980年我国(     
A.国有企业改革面临严峻困难B.重工业占比已略低于农业占比
C.城乡人民生活明显得到改善D.农村经济改革刺激了工业发展
8 . 1978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人数2826.5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9.2%,其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4.3%;1992年,乡镇企业职工人数10624.6万人,约占农村劳动力的25%,其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3。这说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A.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作用B.深化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扩增了农业劳动力数量D.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2023-06-26更新 | 58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高中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83年以后,农村改革就成了明星,大家都拥抱农村改革。为什么?效果出来了:农民解决温饱问题了,市场繁荣了,城市老百姓的餐桌上也丰富了,国家征购解决了。这提高了农村改革信誉,提高了整个改革的信誉,提高了改革的信心。这说明(     
A.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商品供需矛盾B.经济建设重在坚持人民自力更生原则
C.农村经济改革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2023-01-05更新 | 364次组卷 | 11卷引用: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12月质量检测(巩固卷)历史试题
10 . 碑坡村位于山东省莱州市市东,处于城乡交界之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前后碑坡村村落公共空间的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

大队部(现村委会所在地)是村庄内的主要正式公共空间,是农民年终领取劳动报酬,村里组织村干部学习、民兵训练及放映电影的主要场所。

田间地头是该村最主要的非正式公共空间,农民在这里被分派劳动任务、品评劳动质量、交换村庄内外信息。田间地头兼有生产和休闲的双重功能,同时不可避免的有着行政权力的参与。

村委会所在地不再是人们分取年终报酬的地方。改革初期,村委会前的空场是村民主要的娱乐场地——观看电影、电视等,行政权力的作用更加体现在其隐性指导上。

街头逐渐取代田间地头的位置,成为改革初期农民主要的非正式公共空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将一部分原来参与公共生活的时间用于看电视这种相对私人化的生活。20世纪末21世纪初,市政府在村周围修建了公路和公园,到公园散步、跳舞、健身成为了村民晚间主要的业余生活。

——摘编自鞠忠美《村落公共空间的变化与乡村文化建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碑坡村村落公共空间变化”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予以阐释。(要求:至少概括出两条历史信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21更新 | 367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