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国1957年和1978年的三农数据比对表”。据此可知,这20年间我国
A.农业现代化进程基本停滞B.城镇化推动了农村发展
C.农村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D.农业剩余人口问题严重
2020-04-30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4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2 . 如图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与城市化增速变化及预测情况的统计。由如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改革开放促进了工业化进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 . 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
消费水平农村8.9%
城镇4.5%
A.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B.农村改革过于急躁冒进
C.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高于城市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4 . 下图是1981—1989年我国某地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情况统计。该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B.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
C.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D.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推动
5 . 下图表是《1980-1998年粮食总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导致该阶段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B.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农业合作社调动生产积极性
2020-03-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1995年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的局部内容摘选,调查对象中近60%为18-35岁的青壮年。这反映出(     
选择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
你是否同意“农民的孩子应该以种田为本”很赞同比较赞同说不准不太赞同很不赞同
2.9%4.3%8.2%23.0%61.1%
重新选择职业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
如果有机会重做选择,你将选择经商去乡镇企业工作读书上大学去大城市打工继续种田
35.2%14.1%31.8%2.7%8.5%

A.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已实现B.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D.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
2023-01-1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艺术班)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走过波澜壮阔的70年,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后从初期的经济困局中逐步恢复的具体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8 . 下表为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
198229.2874.925.389.5817.01
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正在迅速完成
C.优先发展重工业合乎国情D.第三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2020-04-1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78-1987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1978年1984年1987年
农业粮食(百万吨)304.76407.31402.41
棉花(百万吨)2.166.254.25
油料作物(百万吨)5.2111.9115.25
甘蔗(百万吨)21.1139.5146.85
工业煤(亿吨)6.187.899.20
原油(百万吨)104.05114.61134.00
电力(十亿千瓦)256.60377.00496.00
钢(百万吨)31.7843.4756.02

——数据引自国家统计局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2)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019-06-2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永清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规律提炼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   【知识结构示意图——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

材料四   【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注意回答影响类的题目的规律总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材料二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注意回答实质类的题目的规律总结)
(3)依据材料三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
(4)根据材料四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指出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注意“主要推动因素”至少回答两条)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