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
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B.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2020-04-25更新 | 289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综合训练: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2 . 20世纪80年代,在山西太原的一些农村牲口的价格猛涨,“原来一批大牲口不过一千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一千五百元,小毛驴更时兴,涨到了八百元以上。”这主要是因为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继续
C.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D.社会生产力倒退
2020-04-21更新 | 13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诊断性测试(一模)历史试题
3 . 30年前:有女莫嫁向阳郎,吃的稀饭浪打浪,住的草房笆笆门,走的泥路弯又长。30年后:杨柳青青江水平,向阳花木早逢春,一朝做得此地客,潇潇洒洒不羡仙。这两句顺口溜是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四川广汉市向阳镇改革开放30年的前后写照。产生这一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描述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外资的引入
C.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国有企业的改革
2020-04-06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新教材精创】-第19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练习(2)
4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短缺经济下商品和服务的长期匮乏,满足不了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另一方面,单一公有制经济容纳不了日益增长的就业需要,特别是不能吸纳巨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说明我国这一时期(       
A.需要加快国企改革步伐B.经济体制改革陷瓶颈期
C.发展乡镇企业的必要性D.需要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云南是小粒咖啡的重要产地,2011年云南农民张奎买了5000株咖啡苗,并拿出家里的10多亩地种咖啡。张奎的父辈一直种茶叶,张奎本人则在某世界知名咖啡公司的农艺师邬特指导下,习得咖啡种植技术。邬特是位比利时籍农艺师,这位技术人员不仅带来了咖啡公司的种植技术,还把跨国公司的整套收购与供应链都带了过来。每周一到周三,咖啡公司都将“纽交所”当天的咖啡交易价格发给种植咖啡的农民,农民们也可以,上网查看价格并选择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将自己的咖啡豆出售给这家咖啡公司。

——摘编自赵萌《中国咖啡早已“全球化”》


(1)依据材料一,指出推动“中国咖啡生产融入全球化”的因素。

材料二   2016年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处于施工阶段的有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轻轨项目等。正在推进的项目是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美国西部快线、马来西亚——新加坡高铁、横跨南美洲大陆的两洋铁路、坦赞铁路等。其中莫斯科——喀山铁路项目大部分位于高寒地区,而中国在高寒高铁建设施工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两洋铁路的修建面临着复杂的地质条件,需要穿越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从秘鲁的港口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由于中国拥有全球顶尖的高原铁路工程设计建设能力,施工周期短且平均造价低,所以中国的施工技术方案是这一项目成功的关键。

——中华铁道网《2016年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哪些项目值得关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中国面对全球化的角度谈谈你对高铁“走出去”战略的认识。
6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而中国却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较成功地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B.中国的改革比苏联、东欧要早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中国没有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
7 . 20世纪80年代初,火车、轮船和长途汽车上到处是拎着装有建筑材料、纺织品和食品等商品样本的大包小包的乡镇企业推销员,形成了“推销员满地跑”的景象。这一景象
A.表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B.反映出商品市场的活跃
C.直接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D.体现了私营企业的活力
8 . 邓小平同志曾说:“‘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下列选项中,与此相吻合的是
①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②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新发展
③大包干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④集体优越性与个人积极性同时发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0-01-09更新 | 2850次组卷 | 26卷引用:高考真题分解-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中国历代粮食亩产和人均占有原粮情况

朝代战国晚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中前期(鸦片战争前)
亩产(市斤/亩)216264281334309338343367
人均占有原粮(市斤)921963112412561159/1118628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0477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61223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397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86342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机械化程度持续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其中谷物、肉类、花生、茶叶、水果等产量持续位居世界第一。回首7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18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65789万吨,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52年的18万千瓦提高至2018年的10亿千瓦,全国耕地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1996万公顷扩大到2018年的6810万公顷,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沧桑巨变七十载民族复兴铸辉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历代粮食生产情况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
10 . 不停顿的社会变动和巨大的社会进步,是1978年以来中国历史的显著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包干”联产承包制实现了农村土地的两权分离,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农民成了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既能保证国家的税收、征购和集体提留任务的完成,又使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王郁昭《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大包干”联产承包制产生与发展的问题》

材料二   政府给经济输入活力的方法是放松国家对大中型企业的控制。公有制不一定等于国家的直接控制:所有权和经营权是两个不同的功能。中国领导人感到,在国家支配的框架内,企业应该被赋予足够的自主权,在供应、销售、资本利用、聘用和解雇、薪水、工资、资金,以及制成品价格等方面自己做决定。企业应具有法人地位,自负盈亏。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作为一个外国学者,英国经济学家罗思义的专著《别误读中国经济》向外国读者全面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用铁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经济奇迹。

——何自力《解读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对<别误读中国经济>的评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国企改革的相同之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为例,以“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