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6 道试题
1 . 1984年,江苏省报陆续发表了《我省专业户、联合体蓬勃发展》《正确对待先富起来的农民》《认真修订完善联产承包合同》《为专业户撑腰壮胆》等宣传报道。这些报道可用来研究江苏省( )
A.农村改革激发经济活力B.国企改革推进政企分开
C.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D.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
2 . 下面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年)示意图。20世纪 80年代两国粮食产量状况出现巨大差异的重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B.外交因素C.政治因素D.人口因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行粮食统购统销,要核定各户余粮,动员各户交售,同上亿户农民直接打交道,非常繁难。这样就产生了“把太多的小瓣子梳成较少的大辫子”的必要。解决粮食紧张的根本出路在增加粮食生产,而粮食增产,当时认为靠小农经济潜力很小,靠在农业中实行大规模的机械化是工业发展以后的远景,在最近几年内依靠合作化并在合作化基础上适当进行技术改革。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把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接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一套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纠正长期存在的管理高度集中和经营方式过分单调的弊端,使农民在集体经济中由单纯的劳动者变成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从而大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好发挥劳动和土地的潜力;这种土地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的性质,只是把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分开了。但在当时,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来说, 装的确取得很大的成就。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百年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主要特点以及产生的作用。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编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曾先后借鉴苏联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1992年,邓小平同志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冲击的方法”和“围攻的方法”分别指苏俄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与“冲击的方法”相比,“围攻的方法”有何显著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后期中国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农村和城市改革中实施的具体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苏两国的经济发展之路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022-07-0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78年12月,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以按手印等方式写下包产到户保证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割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这表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落实
B.“包产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
C.农民尝试改革原有的经济体制
D.农村大量出现“分田单干”现象
2022-07-0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如表是依据国家统计局年鉴整理出的1952-1987年部分年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百万吨)。据表分析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1952年1957年1965年1978年1980年1984年1987年
粮食163.42195.05194.53304.77320.56407.31402.41
棉花1.301.642.092.162.073.254.19
油料作物4.194.193.625.217.6911.9115.25
甘蔗7.1110.3913.3921.1122.8039.5146.85

A.1952至1957年作物增产缘于土地改革的推动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助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功
C.1965至1978年产量增长缘于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制对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作用有限
2022-07-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材料一


材料二   “欢跃在早稻‘卫星’上”这张照片是在全国早稻高额丰产声中拍摄的。当我听到了湖北省麻城县建国第一农业社出现了这颗早稻卫星的消息后,我以十分兴奋的心情随湖北省委验收组的同志一起到了现场……我就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活泼的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正当他们快乐地跳跃的时候,我拍下了这张照片……事后,揭露出来这完全是一个假典型。它是把那十几亩、二十几亩快成熟的水稻并到一个大田里面,而且这个稻田很小……所以,这群小孩就可以站在这个上面。

——晋永权《红旗照相馆:1956-1959年中国摄影争辩》


(1)材料一中的图片出现于什么时期?
(2)有意史料是指当时的人们有意识刻意制造留下的材料;无意史料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对研究这一历史时期而言,材料一是有意史料还是无意史料?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材料一能够反映当时真实的历史吗?请简要说明你的判断。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了。图为现珍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小岗村“包产到户”契约》,内容如下:

197811月地点: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4)你如何看待这份契约在研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史料价值?
2022-07-02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零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自评历史试题
8 . 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指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这一变化(     
A.有助于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B.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C.推动了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发展D.说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9 .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先国家,后集体,剩多剩少归自己。不记工,不算账,集体社员两清亮。”歌谣中制度的特点是()
A.集中经营,互帮互助B.集体劳动,强化责任
C.权责分明,多劳多得D.土地公有,平均分配
2022-07-01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状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上表数据变化状况的认识。
2022-06-30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4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暑假自学课】2022年新高一历史暑假精品课(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