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1979年初,全国约有2000万人待就业。同年,上海、武汉等地恢复了个体工商业的登记发证工作,武汉还把汉正街开放为小商贩集中经营的市场;北京各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兴办一批集体企业,安排了约3万名青年就业。这一现象反映出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已经明确
C.就业压力助推经济体制改革D.计划经济发展模式遭到摒弃
2 . 从1983年开始,我国实行了企业利改税(把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的利润改为缴纳税金,税后利润全部留归企业)。到1986年,国营企业留利比改革前增加了4倍。这表明这一时期
A.国家限制了企业的经济权利B.国家参与企业收入分配
C.国家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计划经济体制有所松动
3 . 下表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主要物资国家统一分配的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钢材煤炭木材水泥
1980年74.3%57.9%80.9%35%
1987年47.1%47.2%27.6%15.6%
A.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B.市场对物资的调节作用增强
C.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D.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削弱
4 . 下图所示是1993年长春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集团)公司许可的一张股权证书。它可以用来说明当时长春
A.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革B.对外开放取得重大成果
C.国有企业已实现政企分开D.逐渐迈向市场经济体制
5 . 1984年,第一次全国地方出版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会议要求出版社建立严格的责任制,要尊重编辑部门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使贡献大的知识分子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这次会议的召开
A.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要求
C.建立了出版行业的现代企业制度D.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6 . 观察如图,它反映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B.农村生产关系调整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7 . 1978年底,四川省委、省政府经过反复酝酿,制定了14条试点办法,如允许企业可以增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及组织来料加工;职工可获得一定的奖金;可以利用外资对外装配加工等。这些做法
A.明确了市场的主体地位B.有利于激发企业的活力
C.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先河D.受到农村责任制的启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87年12月深圳首次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改宪法草案,删除原宪法中禁止土地“出租”两字,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这说明(     
A.土地所有权性质发生了变化B.宪法修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D.我国正式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2022-09-14更新 | 1276次组卷 | 45卷引用:广西南宁市“4 N”高中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计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一五”计划指出:“采取积极的工业化的政策,即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其目的就是在于求得建立巩固的国防、满足人民需要和对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

材料二 部分五年规划(计划)发展目标简表

“六五”计划(1982年通过)
继续贯彻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
“九五”计划(1996年通过)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有效供给能力增强科技教育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成效,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规划(2006年通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产业结枃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三五”规划(2016年通过)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为什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一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规划(计划),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其发展目标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2021-09-06更新 | 3542次组卷 | 3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东印度公司派英国人罗伯特·福琼去中国非法采集茶种、茶苗,偷偷学习种茶方法,并寻找茶工。终于完全掌握了种茶和制茶的知识和技术,从此.印度的茶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急剧跃升。《中国茶叶外销史》载:“1890年后,受英国宣传作用,美国人口密集的区域,对绿茶的嗜好,为红茶所替代,茶叶贸易遂大变动,英国殖民地出产的红茶,更助于宣传广告和游行运动,使中国绿茶销路大受打击,这种新茶(指印度红茶)渐次普及。”咸丰元年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清政府企图通过征收苛捐杂税来解救危机,茶税、厘金过重,业茶者受茶之累,不堪重负,茶叶外销亦受此影响。

——《茶史:清代茶业的兴与衰》

材料二   19846月,国务院及时调整了茶叶购销政策,改革了经营体制,除“边销茶继续实行派购,内销茶和出口茶彻底放开,实行议购议销”。市场放开以后,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三多三为主”的产销方针,彻底改变了过去渠道单一、独家经营的局面,给市场和生产都带来了新的活力。为了在竞争中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使产品适销对路,茶类结构开始得到调整,引进和试制了红碎茶,挖掘恢复了历史茗茶,研究和创制了新品名茶,名优茶的开发生产上了新台阶。生产格局随之发生了变化,春茶前期生产高档名茶,中期生产优质茶,后期生产炒、烘青绿茶,夏秋茶视市场需求,灵活掌握生产红碎茶,炒,烘青绿茶及部分中低档名茶等适销品种。1985年龙井、旗枪、大方等名特优新茶品种产量达到1846.6吨,占总产量的8.1%,市场应变能力增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晚期中国茶叶外销停滞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对茶叶实行的调整政策。
2021-07-2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