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改革须从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情况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在1956年全面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后,已经发现问题,也曾做过放权让利的努力,但效果不好。邓小平1978年领导的经济改革开始打破传统的计划体制,逐渐建立一种新的机制,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王浩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图中数据变化的农业政策因素是什么?并简述该政策推行的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在该机制方面的理论贡献。
2 . 如表:1979—1986年中国军工企业生产产品(军用产品、民用产品)有关数据
项目年份1979年1980年1981年1986年
军品的国家年订货时指数(以1979年为100)10064.0402
民品产值占比指数(以军工企业总产值为100)>81560

该表反映这一时期我国
A.国内军品采购偏重于从国外进口
B.国防工业从备战状态向和平经济转变
C.民营企业大量参与国内军品生产
D.国内军工企业迅速打开国际军火市场
3 . 阅读下面1978—2006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表,该表格数据的变化能够说明(   )
年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0%
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
197897%03%
198547%19%34%
199030%25%45%
20064.63%095.37%

A.政府停止了发挥经济管理的职能B.计划经济手段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C.我国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转变的历程D.对外开放推动了社会现代化建设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荣氏企业是中国最具有典型性的民族资本企业,主要经营面粉和棉纱, 1902年荣氏兄弟开设了保兴面粉厂。1905年5月,上海掀起抵制美货运动,又促使荣氏兄弟筹设纱厂,成立振华纺织有限公司,1910年荣氏企业从美国进口18部精良的面粉机,年生产能力达到89万袋,1911年辛亥革命后,又在上海创设福新面粉厂,1915年创建申新纱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粉、纱两业空前兴旺,其面粉企业生产能力占全国粉厂的23%,荣家企业纱锭占全国棉纱厂的11%,荣氏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摘编自李占才、张凝《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

材料二1931年以后的10多年,由于日军疯狂侵华,荣氏企业遭到重创,国难当头,荣氏家族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发起募捐,并将申新五厂用作国民党部队的驻扎地,抵御日军的侵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荣毅仁遵循父命,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生产,为恢复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荣毅仁表率性地将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成为工商界的一面旗帜。1979年2月,荣毅仁向中央提出了“从国外吸收资全,引进先进技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1979年10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荣毅仁任董事长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摘编自袁正、夏波《荣氏兄弟的救国路、公益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荣氏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荣氏家族在抗战期间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贡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

——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苏两国重要转型期,如何推进现代化进程是中、苏两党两国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取得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动荡的政治、经济秩序,引发了苏共领导权的丧失和国家的崩溃,致使国家走向解体。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自钟鸣《20世纪80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苏联受世界共同关注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两国改革的主要不同之处。
2019-12-2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84年下半年,我国物价大幅度上涨;到1988年,物价上涨水平和货币发行量都有大幅度提高,其中,全国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5%,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总指数上升20.7%,货币发行量比上年增长46.7%。这些现象出现表明
A.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了市场繁荣B.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很有必要
C.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的购买力D.国际局势紧张引发国内抢购潮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期的汽车振动大、噪声大、效率低。欧美主流文化阶层将汽车看成是暴发户象征。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导致汽车成本居高不下,成了名副其实的富人玩具。1913年,福特公司底特律工厂投产,福特给员工制定日薪不低于5美元的较高工资标准,工厂安装了生产流水线,真正实现了大规模生产,T型车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当时汽车均价在5000美元左右,但T型车降价至260美元。福特公司海外市场拓展不只是生产销售福特汽车的过程,同时也是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的传播过程。欧洲汽车制造商以生产豪华车为主,这就把低端车市场留给了T型车。1922年,福特T型车产量达180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76%。20世纪20年代中期,战后世界各地经济得以恢复并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丑陋廉价的T型车已不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1927年,第15007033辆T型车走下生产线,T型车停产。

——摘编自《T型车时代福特汽车公司海外拓展初探》

材料二:建国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部分)

1954年,同仁堂掌门人乐松生在《同仁堂公私合营协议》签字: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

1966年夏,大栅栏同仁堂药店的老匾被毁,同仁堂药店改名为北京中药店。

1979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同仁堂厂、店牌号恢复,同仁堂焕发出新的生机。

1989年,“同仁堂”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1992年,同仁堂单独挂牌。“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成立。

1997年,同仁堂从集团拆分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证所上市。

2000年,同仁堂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据新华网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特T型车畅销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20世纪50年代以来同仁堂历史的发展变迁。
2019-09-0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1979年,国务院指示各级可以“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个体经营”。1981年,国务院又发布文件提出个体经营户“可以请一至两个帮手……最多不超过五个学徒”。而广东一个私营主雇佣达到12人,针对此事直到1983年1月,中央文件才有较为明确的说法:“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这说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困难重重
B.农村改革释放大量闲散劳动力
C.个体经营规模不宜过渡扩大
D.改革在中央和基层互动中前进
9 . 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B.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2019-05-09更新 | 2063次组卷 | 5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83年,《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一快一慢说明什么》的文章,提到北京市顺义县投资建立燕京啤酒厂,一年就顺利投产;山东省青岛市的青岛啤酒厂搞扩产,三年过去了连章都没盖全,“婆婆太多,相互掣肘”。这表明
A.国家干预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B.多种经济成分能够同时并存
C.市场经济的地位得到了承认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