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2 道试题
1 . 下图为1952~1980年中国工业化第三产业、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A.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B.八字方针使经济建设持续走高
C.发展计划经济是历史的必然选择D.城市化最高时工农业发展平衡
2023-05-28更新 | 226次组卷 | 6卷引用:纲要上第2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 .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经济政策,城乡居民收入比则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观察下图,出现1978—1984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1978年-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城镇居民收入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了农民经济收入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经济活力
D.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城乡经济同步发展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初开始,公开发售国债成为欧洲许多国家解决财政困难的重要办法。16881689年,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格兰具备了为6年后在一片信任的氛围中创建英格兰银行所必需的条件。英格兰银行把短期公共信用业务并入一个半公营的现代货币银行体系。从1713年到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公债增长了1倍多,到“七年战争”结束时差不多又翻了一番。英国的公债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的1.273亿英镑,到1783年增加到2.429亿英镑,几乎翻了一番。

——《经济系统与国家财政》

材料二   1927年起,国民政府滥发公债。1932年,政府应付各种内债本息2.1亿余元,每月平均偿还1700万元。112日,国民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鉴于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中,政府每月财政支出仅军费一项需1800万元,不敷达1600万元,提出挪用每月内债还本付息基金以应急需。此消息引发市面恐慌,上海金融工商界纷纷致函反对。全国公债持券人会在宣言中指出:“此种举措,不啻将全国人民历年备置之财产,宣告没收,减绝人民之生计,破坏国家债信,而一方对于截留税收,冗军浮费,则坐视不敢处置,以致财政一无办法,乃不得不攘夺人民生活之源泉,以供政费暂时之挹注,此种举措徒起截税者之野心,为滥费者张目。全国国民,为国家经济立场,允当群起,誓死反对。”国民政府被迫于118日收回停付拟议。

——《上海金融业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

材料三   1981年,中央决定发行国库券。3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认为发行国库券是平衡国家财政收支、调节和引导国民经济向协调方向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19811987年,每年国库券实际发行量都超过计划发行额,总其发行361.76亿元,1985年起可以贴现和抵押贷款。通过发行国库券,将人民群众手中的部分购买力及其他一部分社会财力集中起来,暂时转移给了国家,增加了国家重点建设的投资。

——《中国共产党公债政策的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英国公债规模持续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全国公债持券人会反对国民政府停付内债本息的理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央发行国库券的作用。
2023-04-07更新 | 1574次组卷 | 8卷引用:纲要上第2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自1979年起,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签订协议,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大陆的外企。可口可乐成功进入中国主要得益于(     
A.中国政策的转变B.中美建交的便利C.营销策略的成功D.人民群众的需求
5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改革。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和重点分别是(     
A.1978年、国有企业改革B.1979年、扩大招商引资
C.1980年、扩大招商引资D.1985年、国有企业改革
2022-12-28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及单元
6 . 某同学开展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大锅饭”“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政企分开”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B.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2-12-23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列举了1984年及1992年我国个体工商户的相关统计资料。该表反映了(     
时间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
1984年993万户1304万人100亿元
1992年1534万户2468万人601亿元

A.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B.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C.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D.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2022-12-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二)(11页)
8 . 1997年,沈阳胶鞋总厂在册人员2700多名,离退休人员1100名。但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实际只需要1504人。1998年该厂实施下岗分流、减人增效的政策,同时还把主辅分离、精干主业后的闲置厂房与设备对外出租,每年为企业创收100多万元。这折射出当时(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B.大型国有企业创新活力得到激发
C.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成效显著D.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2022-12-04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与发展(轻松练)-【轻松学历史】2022-2023学年高一纲要上同步课件与课时训练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有学者认为,党的十四大以前的“渐进”改革实质是一种“增量改革”或“体制外改革”,就是在计划体制的主体部分不能作重大改革的情况下,允许和扶持集体企业、个体经济、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发展。这反映出当时的改革(     
A.存在掉入理性陷阱的危险B.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C.是计划体制内的局部调整D.考虑了社会的承受力
2022-11-2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88年,为了抑制严重的通货膨胀,采取了严厉的削减基建规模与贷款额度的紧缩措施,其后通货膨胀率虽然明显降了下来,但1989年和199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4.1%和3.8%。这说明(     
A.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B.“急刹车”不利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已然成熟D.通货膨胀遏制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2022-11-27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