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所示为党的十四大到十八大报告中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部分表述。表中信息反映了(     
会议内容
十四大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十五大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六大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十七大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十八大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A.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巩固B.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C.多种经济成分的有机统一D.非公有制经济的转型升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公开发行股票,该公司也成为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家试行股份制经营的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1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访华,邓小平把一张面值为50元的飞乐股票赠送给他。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B.计划经济观念不复存在
C.股份制公司大量出现D.多种经济模式同时存在
3 . 据统计,至1988年底,常州市乡镇企业的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51%,全市141个乡镇中有出口创汇乡镇89个,出现了一批如永红五金工具厂等连续几年出口创汇达100万美元以上的大户。统计表明(  )
A.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生产力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苏南地区最早吸收利用外资D.改革开放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如表是1981—1984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中不同所有制所占比重表,据如表可知,当时中国(     
年份工业总产值全民所有制工业集体所有制工业个体工业其他类型工业
绝对值(亿元)绝对值(亿元)占比(%)绝对值(亿元)占比(%)绝对值(亿元)占比(%)绝对值(亿元)占比(%)
198151784054.478.301089.321.041.90.0432.10.62
198255774340.377.811192.821.393.40.0641.00.74
198361644747.877.021354.221.977.50.1254.90.89
198470305171.273.571757.825.0014.80.2186.11.22

注:其他类型工业:全民与集体合营、全民与私人合营、集体与私人合营、中外合营等。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探索已开始
C.国有企业绝对总产值持续下降D.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竞争活力最强
2022-11-08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上)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如表为1985年和1998年各类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这一变化说明(     
年份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198564.932.13.0
199054.635.69.8
199534.036.629.4
199725.538.136.4
199828.538.338.8

A.国有经济活力下降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经济体制改革深化D.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2022-11-0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上)
6 . 改革开放进程:开始实施
(1)对内改革阶段性
①农村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渐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②城市推进: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____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1984年开始。核心:增强企业活力。
(2)对外开放
①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____、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特区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窗口。
②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____个沿海港口城市。
2022-11-0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高分必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86年,深圳出台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试验条例,决定在六家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试点。1987 年以后,各地股份制企业的试点迅速增多。截至1988年底,全国已有股份制企业6000家,股份集资额60多亿元。这表明我国(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不断深入
C.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
2022-11-04更新 | 1091次组卷 | 25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8 . 三线建设是中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基于战备需要而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调整。

材料一   1965年后,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口号带动下,大批工厂、工人、干部、资金、设备等涌向了中西部地区。至1971年,内地逐渐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化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三线企业多布局在没有工业基础的山区,与周围农业社会难以进行有效互动,往往形成“墙内飞机导弹,墙外刀耕火种”的分割状况。三线企业以发展重工业为核心并实行高中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在大量企业内迁及中央投资减少影响下,东部城市工业生产能力受到了削弱,中国的城市化总体上呈现停滞状态。

——摘编自徐有威、陈熙《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二   1979年,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对三线企业进行调整改造。具体方法上,一是根据原料、市场、技术、信息原则实行“脱险搬迁”,二是对留在原地的企业进行产品方向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三线企业多为国防工业中的骨干企业,对企业员工来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奉献精神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在“七五”至“八五”时期,国家对三线企业减免或退税的总额达30多亿元。从整体经济效益上看,三线企业调整改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据陈东林《走向市场经济的三线建设调整改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三线建设调整改造成功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流动无疑包括纵向流动和横向流动两部分。明朝人江盈科对纵向流动总结了一条变化规律,其向上的流动规律:贫穷之家→温饱之家→文墨之家→瞽缨之家→富贵之家;其向下的流动规律:富贵之家→歌舞之家→鬻贷之家→贫穷之家……明代社会的横向流动,首先体现在人口的分化和等级制度的解体上。自明代中期以后,农村人口开始分化……传统“四民”中的农,由于“不乐其生”的原因,开始寻求两条新的出路:富者趋末经商,贫者货产僦(租赁)庸。其次,人口的横向流动,广泛的移民层的存在,则是明代社会横向流动的另一标志。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

材料二   18世纪中后期是中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历史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山东、河北人流向东北,河北、山西、山东人流向内蒙古南部,陕西人流向大西北,湖广人流向四川。流动人口的职业,资料显示,占据第一位的是佣工,第二位是自家耕作的农民,第三位是小商贩,第四位是手艺人,此外还有挑夫、教书先生、奴婢、流丐、僧侣,以及配遣犯,多系下层社会人士。

——摘编自冯尔康(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的流动人口》等

材料三   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城镇在对农民封闭20多年后,终于使他们向城市迁移、就业成为可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广东省的流入人口规模在全国居首位。90年代以后,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对流入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与珠三角等地区成为流入人口集中的都市圈。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流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社会流动与国家发展”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0 . 史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史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农村。在城市也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由点到面,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所有制的根本改变?为什么?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2022-10-0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4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