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著名民营企业家、“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的经历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他的个,人命运也被写进历史,收录进了《邓小平文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年广久出生于1937年,9岁便开始跟着父亲做生意,靠买卖水果撑家。因本着“利轻业重,事在人和”的原则,小生意做得红火。但1963年,水果摊却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年广久也被冠以“投机倒把”的罪名入狱一年,1966年又因卖板栗而再次入狱。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材料二:年广久出狱后仍不甘心,又卖起了瓜子。他卖瓜子,足秤后,总要多抓一大把给顾客,因此被人喊作“傻子”。1979年年广久注册了“傻子瓜子”商标,雇佣的工人也越来越多。1983年,“资本家复辟”“剥削”等帽子都戴到了年广久的头上,不少人提出要“办”他,邓小平却主张“放一放”“看一看”,又明确指出“傻子瓜子”的发展伤不了社会主义。1989年,中国的私营经济进入一个困难时期。1990年,年广久因“经济诈骗罪”等罪名入狱。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再次提到年广久:“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很多人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像这一类的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长期保持稳定。”1992年3月,年广久因经济问题不成立而获释。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材料三:因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多次提及并支持其大胆尝试,年广久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标志性人物。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傻子瓜子”已逐步形成企业文化,并升化为“傻子精神”。

——摘编自中国网《“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逝世》(2023—01—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年广久入狱”事件所折射的经济体制,并评价此经济体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对年广久办企业的态度,并分析邓小平持有该态度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傻子精神”的内涵。
2023-07-0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法制建设

材料一   20世纪初,清王朝在新政上谕中说“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参照各国通例,1903年《重订铁路简明章程》24条颁行,1904年《商标注册暂拟章程》《商会简明章程》《矿务章程》《钦定大清商律》颁行。《钦定大清商律》分为《商人通例》《公司律》两部分,《商人通例》规定了商人、商号、商业帐簿以及妇女经商等,《公司律》则规定了公司的设立、种类、组织、权利义务等。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立的商法典,《钦定大清商律》颁行后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直到北京政府颁布新的《商人通例》和《公司律》后才告废止。

——摘编自代巧丽《论晚清经济立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释晚清时期的经济立法。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经济立法工作走上快车道。继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之后,80、90年代经济立法成就(部分)如下:

年代

重要事件

198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颁布

1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颁布

1985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颁布

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颁布

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颁布

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颁布

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颁布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颁布

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颁布
(2)依据材料分别概括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经济立法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两个阶段经济立法的意义。
2024-01-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烟标见证了国家的发展,铭刻着时代的印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烟标


20世纪80、90年代的烟标

80年代发行的烟标有: 以兰州城市为主题的“兰州”,以当地名胜为主题的“莫高”“敦煌”,以考古发现为主题的“奔马” “黄河象”。 1998年,兰州卷烟厂对先前发行过的烟标主题进行再设计, 最终选用了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形象。 另外还设计了以古代欧洲文化为主题的“骑士”烟标等。


——摘编自《新中国早期产品品牌命名和设计范式探究——以烟标为例》


(1)指出20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烟标折射的时代特征。
(2)说明20世纪80、90年代兰州烟标的设计特点。
2024-02-0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校际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傻子”大讨论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量知青返乡给城市就业带来了空前压力,于是中共中央指出必须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大门”开了一条缝,胆子大的人就先干了起来。年广久,安徽省芜湖市人,因炒得一手好瓜子,于是乘着“东风”开办了“傻子瓜子”,凭借着价廉物美和热情大方的售卖方式收获了大批顾客。尝到了甜头的年广久,请了12个雇工从事瓜子炒制和售卖,雇工人数短时间内快速扩大。而这却造成了长这几年的“大讨论”,围绕“个体户到底雇几个人算是剥削”“年广久是不是资本家”等一系列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一次全国工商会议上,有人提出年广久雇工人数超过国家规定,对国营、集体商业形成不利影响,应该限制其发展,应用国营和集体的形式逐步代替个体。1984年,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上明确指出:“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了吗?”邓小平讲话以后,关于雇工问题的讨论渐渐消失无声了,年广久的“傻子瓜子”生意日益红火。

——摘编自孙一枚《1979:“傻子瓜子”引发雇工大讨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改革开放初期“傻子瓜子”问题的讨论进行探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至1992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中国对税制改革进行了全面的探索,改革逐步深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初步建成了一套内外有别、城乡不同,以货物和劳务税、所得税为主体,财产税和其他税收相配合的新的税制体系,大体适应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起步阶段的经济状况,税收的职能作用得以全面加强,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持续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作用明显增强,对于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调节生产、分配和消费,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为以后税制改革的深入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材料二   1992年以后,中国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取得了重大进展,税制改革随之全面展开,继续完善税制,基本实现了税制的城乡统一、内外统一。中国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税收制度,税制逐步简化、规范,税负更加公平。2012年以后,中国的税制进一步简化、规范,税负更加公平并有所减轻,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进一步增强,在促进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税收收入的持续稳步增长,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佐《中国税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年至1992年我国进行税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78年以来我国税制改革的变化。
2023-02-1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落幕,央视春晚已经陪伴大家度过了40年的除夕之夜。央视春晚40年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央视春晚,主要呈现联欢晚会的原生态喜庆氛围,可视为破土和萌芽期;20世纪90年代的央视春晚不断探索和突破,融入时代特点和社会现象;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春晚展现出中国的发展速度,也更趋向成熟并逐渐转型和不断创新;而近十余年的央视春晚不断融入网络文化和科技元素,创新性增强,展现了新时代的新气象。

——摘编自芦猛、刘鸣筝《从央视春晚40年透视社会生活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央视春晚”这一主题,自行拟定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紧扣主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0年,数以百万计的机械锭子——由蒸汽机驱动,由受薪工人操作,产出数百万磅纱线。棉花不再由家庭种植并被纺成纱线织成布料,而是由数以百万计的奴隶在美洲种植园里种植,供应数千里之外的需求极大的工厂,而这些工厂又距离布料的最终消费者数千英里;在世界各大洋装载着美国南方棉花或英国棉纺织品的蒸汽船,取代了穿越撒哈拉沙漠驮运西非棉纺织品的骆驼商队。到1860年,棉纺厂遍及欧洲、北美、印度、墨西哥和巴西,英国控制着世界机械纺纱锭的67.4%。19世纪中叶,俄国在棉纺织品方面实现了自给自足。在墨西哥,到1843年有25000支纱锭和2600架织机。1857年,瑞士的纺纱锭数达到了135万支。到1860年,棉纺织品成为美国在资本投入、就业人员和产品净值方面最重要的制造业。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中国引种美棉最早见于文献记载是在1865年,英国商人将一些美棉种子带到上海试种后,一些地方督抚和实业界人士亦购买种植。1904年,商部从美国输入大批美棉种子,分发山东、直隶、江苏等省的棉农种植,极大地促进了美棉的传播。到1910年,大批量引进美棉的省份已达十余省,多有成效。据不完全统计,1910年移植美棉之产量湖北484000担,河南177184担。伴随美棉种植面积的扩大,清末棉花的出口贸易日增月盛。

——摘编自苑朋欣《清末美棉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等

材料三   中国国务院于1978年以后多次提高棉花收购价格,并辅之以多种生产扶持政策,1984年全国棉花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点。1989年,为制止抢购棉花产生的混乱,国务院支持供销社执行收购政策,提高了棉花收购价格,粮棉比价也上升到有利棉花生产的区间。1992年国务院提出“价格放开,经营放开,建立社会主义棉花市场”,进行棉花放开试点。

——摘编自林银海等《沉重的棉花》案例分析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十九世纪中期世界棉纺织业领域的行业发展形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近代美棉在中国推广种植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棉花产业政策的特点。
8 . 标语、口号、歌谣往往打上了时代的印记。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走合作化道路”

——195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通知》

“工业学大庆”

——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其他部门学习大庆油田的经验,“工业学大庆”的口号从此在全国传播

“农业学大寨”

——1964年,全国农村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的讲话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981)”

——80年代初,中央在农业改革中提出此口号,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邓小平1986年8月在天津视察过程中提出“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

“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

——摘编自《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标语口号》


依据上述材料,确立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11-05更新 | 164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区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社会变革实际上就是指主要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革命,在广义上它统指“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技术变革则是指“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革命”,社会革命与技术革命并不是“两次革命”,“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

——摘编自韩保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史》

材料二1981年汕头市的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到2003年下半年汕头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6.87万家,涉及农业、工业、商贸、房地产、交通运输、电子信息、旅游服务等行业1/2009年,全市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9.6%;私营企业出口总额比2003,年增长2.4倍,占全市出口比重的42.9%。全市形成了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8大优势产业集群,到2016年1月,现有民营经济单位16.9万家,占全市经济单位的97.7%。与此同时,拥有全国五分之四的玩具上市企业,现有“新三板”挂牌企业均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非常活跃。

——摘编自杨玉民《改革开放40年汕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将“两种革命结合在一起的”的做法,并简析“两种革命”实施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81年以来汕头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黄金时代”的表现,结合所学,从改革开放政策的角度,分析“黄金时代”出现并不断发展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科学管理之父:张兴让

“张联合”

1984年,张兴让调任石家庄第一塑料厂厂长、党委副书记。很快张兴让头脑中形成了成立“企业联盟”的构想。这种现在看来最简单的供、产、销联合体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张管理”

1985年,他出国考察,看到本企业与外国同行在劳动效率上的巨大差距,深受触动。回国后,提出了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时尽其效”为核心的“满负荷工作法”。

1985年下半年,他领导企业实行包括物质指标、经营工作、设备运转、物资使用、能源利用、资金周转等方面“满负荷工作法”,取得成功。

1987年,张兴让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后,立即引起了中央领导和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国大力推广。

“张折腾”

1992年,张兴让开始了建厂以来最大的“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第三次改革。他把全厂近千名在职工人全部解聘,成立“劳动服务公司”。不符合条件的员工,劳动服务公司将不再聘用。所有职工都必须交纳1-4万元的“风险抵押金”,否则不但不解决住宿问题、不发放医疗补贴和停业生活费,更不会按照长期工作安排。

在重重压力下,“劳动服务公司”推行了不到两年便不了了之,张兴让的“劳动力社会化”梦想就此彻底破灭。

——摘编自《张兴让:国企围墙内的变革者》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张兴让前两次改革成功的原因,并谈谈“后张兴让们”的出路在哪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