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大众传媒与时代变迁】

大众传媒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类周刊,覆盖面遍布全世界。自创刊以来,《时代》就对报道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中,邓小平多次登上《时代》的封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1月19日,邓小平的硕大头像首次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左下角注明:“周恩来的继承人:邓小平”,右上角的醒目标题则是:《中国:朋友还是敌人?》。

1978年12月25日,邓小平的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上面写着:与中国打交道,与以色列免谈。显然这时美国已开始信任并欣赏这位新领导者了。

1979年1月1日,邓小平的头像再次被赫然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随后,刚过了一个月,邓小平的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题目是《邓来了》。邓小平访美,在美国掀起了“中国热”。

1986年1月6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照片再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该年度首期的封面上,这是该周刊第二次把他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当时,被提出来的候选人物有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南非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黑人主教图图,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以及美国总统里根。这时,周刊首席驻外记者邓肯刚从北京回来,大力举荐邓小平,编辑们争论不休,……他们通过投票,选择邓小平为1985年的“年度风云人物”。

1997年3月3日,邓小平头像第八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这位东方巨人在《时代》周刊经历了“怀疑-认同-敬佩-期盼”的过程。美国人在缅怀这位巨人的离去时,也对未来的中国投注了另一份期盼,《时代》写下这样一个标题:《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大国?》

——摘编自《领导文萃》2008年第5期


(1)编写一幕发生在1986年1月《时代》编辑部围绕“年度风云人物”评选的对话场景。(要求:对话内容要紧扣当时中外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逻辑清晰,表述清楚。)
(2)结合《时代》邓小平形象的变化,说明“大众传媒反映着时代的变迁”。
2023-01-2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阶段户藉制度
1949~1957户口登记制度正式确立,规定全国城市、集镇、乡村每年都要进行户口登记。城乡户口由公安部门统一管理。对于人口的流动,没有明确限制,农民进入城市后登记即可在城市落户。这一时期,进城落户的农民达1500万人,中国城镇化率由10%增至15%
1958~1977城乡居民的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且居民不得随意迁徙,从农村迁往城镇或从小城镇迁往大城市均受到严格限制。同时,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粮食供应等社会福利均与户口桂钩,城市户口享受的社会福利远远优于农村户口。1961~1978年,中国城镇化率从19.8%降至17.92%
1978~2012城市落户限制逐渐放宽,基本实现了小城镇的自由落户。部分社会福利,如住房、粮食供应等与户口脱钩,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无法落户的农民工也享有了所在城市的一些福利。到2012年,城市流动人口已增加至2.36亿,中国城市化率已超过52%

从表中任选一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阶段的户籍制度进行阐释。(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部分)。

第一展区   伟大的变革
第二展区   壮美篇章
第三展区   关键抉择
第四展区   历史巨变
第五展区   大国气象
第六展区   面向未来
选取其中一个或多个展区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反映的历史事实进行合理解释。(要求:主题明确,解释符合史实)
2022-12-19更新 | 40次组卷 | 3卷引用: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11月质量巩固卷(老教材)历史试题
4 .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缩影,城市发展的轨迹和国家政策息息相关,下图是2002年我国城市化地区差异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注:城市人口比重是指城市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重)


根据图提取两条我国城市化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12-16更新 | 31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百校联盟大联考2023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落幕,央视春晚已经陪伴大家度过了40年的除夕之夜。央视春晚40年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央视春晚,主要呈现联欢晚会的原生态喜庆氛围,可视为破土和萌芽期;20世纪90年代的央视春晚不断探索和突破,融入时代特点和社会现象;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春晚展现出中国的发展速度,也更趋向成熟并逐渐转型和不断创新;而近十余年的央视春晚不断融入网络文化和科技元素,创新性增强,展现了新时代的新气象。

——摘编自芦猛、刘鸣筝《从央视春晚40年透视社会生活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央视春晚”这一主题,自行拟定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紧扣主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至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部分词汇出现次数统计(位:次)

会议召开时间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法制
八大1956.92649600000
九大1969.443100000
十大1973.830400000
十一大1977.8942300001
十二大1982.910021611002
十三大1987.113301760143
十四大1992.17006101401
十五大1997.9006510615

——摘编自村田忠禧、张会才《通过对字词使用的计量分析研究中共党史》


从材料中选取至少两个相关联的统计结果,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11-27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标语、口号、歌谣往往打上了时代的印记。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走合作化道路”

——195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通知》

“工业学大庆”

——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其他部门学习大庆油田的经验,“工业学大庆”的口号从此在全国传播

“农业学大寨”

——1964年,全国农村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的讲话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981)”

——80年代初,中央在农业改革中提出此口号,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邓小平1986年8月在天津视察过程中提出“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

“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

——摘编自《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标语口号》


依据上述材料,确立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11-05更新 | 161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梧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河南·开学考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9-2000年外资企业产业分布(年末数)单位:%

1989199519961997199819992000平均增长
第一产业企业数3.772.422.43.12.42.472.4925.52
投资总额2.171.241.21.71.21.171.1127.68
注册资本2.631.51.41.91.41.351.3027.66
外方认缴3.081.541.51.71.51.491.4029.23
第二产业企业数80.1575.6775.974.87574.874.230.84
投资总额68.4860.4962.462.862.662.163.935.2
注册资本70.1464.6966.066.066.16666.636.04
外方认缴65.4561.8763.765.464.164.265.139.85
第三产业企业数16.0821.9121.722.122.622.7323.3136.87
投资总额29.3538.2736.435.536.236.7334.9939.77
注册资本27.2333.8132.632.132.532.6532.139.66
外方认缴31.4736.5934.832.934.434.3133.541.5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1年)整理所得。

——摘编自王宜喻、陈泽民《外商投资企业的行业分布特点及其贡献率变化研究》


就表格整体信息或任意一点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苏两国重要转型期,如何推进现代化进程是中、苏两党两国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取得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动荡的政治、经济秩序,引发了苏共领导权的丧失和国家的崩溃,致使国家走向解体。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编自钟鸣《20世纪80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请根据材料内容,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2-08-02更新 | 17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19791997年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类型所占比重(单位:%)统计表

年份国有经济(1993年之前为国营经济)集体经济城乡个体经济其他经济
197978.4721.53
198174.7624.620.040.58
198373.3625.740.120.78
198564.8632.081.851.21
198759.7334.623.642.02
198956.0635.694.803.44
199156.1633.004.836.01
199346.9534.027.9811.05
199533.9736.5912.8616.58
199725.5238.1117.9218.45

——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等整理


统计表中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概括指出材料中反映的一条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提取信息准确,阐释有据,逻辑严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