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安集团由原国民政府第21兵工厂改组而来。新中国成立后,企业迎来新的发展,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下面是建国后长安集团发展历程图片展览。



根据图片和提示信息,请选择其中两幅图片,为其配上解说词。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予以说明。
2021-09-1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届高三11月调研历史试题
2 . 票证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期发展状况分布地区或范围
新中国成立后鼎盛期国家、省市、公社、企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衰退期1983年国务院发文取消票证;1984年深圳率先取消票证
20世纪90年代初终结期全国范围内终止
近年重新出现类似票证城镇低收入特困家庭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票证特殊地位变迁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4-1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广东卷)
3 .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流行语,他们记载着一个时代的特色,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时期流行词汇
20世纪50年代苏联老大哥、列宁装、解放汽车、公私合营
20世纪70年代阶级斗争、红卫兵、小球推动大球转、一条线—大片
20世纪80年代个体户、万元户、国优省优部优、迪斯科、牛仔裤
20世纪90年代中关村、因特网、伊妹儿、下海、下岗

——数据摘自《人民日报》相关报迫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阶段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提炼一个观点并简要论述.(要求:写出阶段和选择的词语,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1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年届103岁高龄的罗纳德·科斯出版《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在这本书里,科斯对中国经济变革给出了三个基本性结论:一是"最伟大",认为开始于1978年的中国经济转型是"历史上最为伟大的经济改革计划";二是"非计划","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系列事件并非有目的的人为计划,其结果完全出人意料";三是"意外性",科斯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哈耶克"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理论的一个极佳案例。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经济变革,联系三个结论,自拟论题,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11-1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普查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5——1997年我国各类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摘编自刘国光、董志凯《新中国50年所有制结构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对表格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0-10-1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生于50年代》是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一部历史纪录片,以下内容节选自该纪录片中的部分访谈者的回忆录。

《生于50年代》上集

陈丹青:从我记事开始。母亲就告诉我在我出生的那年,中国开始实行粮票、布票、油票这些东西,那么这些东西会让你有所期待,比方说到春节你就知道会有一张票可以去买鸡,然后有一张票可以买鱼、买肉,就是这种期待感。

陈丹青:当时宣传画、无线电里的广播,马路上敲锣打鼓的游行,都是讲大炼钢铁……所以我记得小时候.中班一群小孩坐那儿。老师一个一个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轮到我说时,我就缩在那儿,我就说:“我想当炼钢工人。

《生于50年代》下集

陈丹青:我想他们(50年代出生的人)是第一拨觉醒的人,然后也是第一拨摆脱意识形态和教条主义以后开始在各个领域比较理性地选择和实践的人。他们无可选择地存在于那个时期,在各个领域他们必须把路蹚开来,时代给了他们这个机会,然后他们也回答了这个时代。

——捕编自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生于50年代》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史料价值。
7 . 有学者说,棉花产业为“工业史上无可比拟的奇观”,要比研究“战争与王朝”更值得“让学者们费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棉花历史大事记十二世纪,欧洲的意大利开始种植棉花;1125年,十字军东侵后原棉进口到西欧。

十四世纪,棉花已经在中国广泛种植;1375年前后,德意志南部棉花产业形成。

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600年,印度东印度公司成立;1607年,英国建立弗吉尼亚殖民地。

1500—1760年间,大约500万非洲奴隶贩卖到了美洲1750年,中国的棉花产量约15亿磅,仅次于印度占世界第二。

1760年,英国出口的棉布占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到18世纪末比例增加到三分之二。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812年,利物浦出现棉花期货交易,英国成为世界棉花网络中心,至1815年,约1.5亿英镑的棉纺织品出口。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56年,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棉花价格暴政,引发全球性恐慌。

1920年,日本进口棉花超过10亿磅,主要从印度和美国进口。

二十世纪60年代,大多数原棉出自亚洲和苏联。

二十世纪末,中国成为世界棉纺织业中心。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的《棉花帝国》


请阅读上述关于棉花产业的历史大事记,提取关联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今天
(1)观察新中国人民菜篮子的变化,选择一个时间点提出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提炼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07-0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五)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8年10月,宁江机床厂成为四川省放权让利改革试点的6家企业之一。为扩大产品销路,宁江机床厂产生了打广告的想法。“上面没有宣布生产资料已经成为商品,贸然把广告登出去,很可能会犯政治错误。”面对担心和质疑,厂长刘伦宝毅然决定:不仅要登广告,而且要登就登在《人民日报》上!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出了宁江机床厂承接国内外订货的广告。这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

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告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争论。《人民日报》刊文指出,“产销见面的试验,就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改革”;也有人认为,“产销直接见面是不可能的”,宁江厂的做法“是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原则相违背的”。

尽管广告引起了争议,然而市场反响却十分良好。不到两个月时间,宁江厂就签订了1300台机床的供货合同,生产状态从“吃不饱”一下子就变为“吃不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该厂逐步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

——摘编自刘伦宝《新中国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


材料提供了新中国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诞生前后的相关信息,蕴含了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启示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0-05-2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5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后不同时期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GDP中所占比例(%)


——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解析》等

材料二   历次宪法对所有制的表述


——据《新中国成立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及启示》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经济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的命题作出阐释。(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