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8 道试题
1 .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始终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以下有关国有企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②改革的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③所有制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④经营方式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0-08-3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7月模拟历史试题
2 . 1978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决定指出,国营工业企业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生活等问题,党委作出决定后,由厂长负责组织执行。这一决定
A.推动了乡镇企业快速发展B.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
C.增强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性D.改变了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3 .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20-08-08更新 | 20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高二学业水平模拟(五)历史试卷
4 .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材料表明这场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C.确立市场经济体制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2020-08-0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91年9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决定逐步放开对企业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的直接管理缩小企业的指令性生产计划,逐步把部分指令性生产计划改成国家合同订货的形式,做以销定产。这一决定
A.推动国企改革全面展开B.推动着企业进一步走向市场
C.响应了邓小平南方谈话D.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20-07-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方面,……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五年计划取得了成就,但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1992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值得仿效的理由。
(3)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你赞同这一说法吗?简述你的理由。
2020-07-16更新 | 19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选修)试题
7 . 经验教训,不仅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需要改革,也表明两种制度可以共存并相互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规模说,都是工人不超过五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摘编自列利丘克《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材料二   联邦德国私有化的主要程序是通过私有化法,以规范私有化的目的、范围、程序和出卖企业私有化收入的使用途径。联邦所有的大型企业私有化的方法是出卖股票,逐步减少联邦持股比例,从部分私有化到完全私有化。

在将国有独资企业改革为国家和私人合资企业后,德国在70年代改革的重点是减少联邦政府的间接参股。通过出卖参与股份的公司,使联邦政府完全退出。

1970年联邦经济活动收入占联邦财政收入的1.26%,到1977年这个比例已经降低为0.34%。

——摘编自朱秋霞《德国财政制度》

材料三   为完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以提高企业活力,放权让利、加强企业的责任制成为80年代的国营企业改革的重点。“放权让利”的改革是从四川开始的。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委、省政府选择了有代表性的重庆钢铁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厂等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逐户核定企业的利润指标,规定当年增产增收的目标,允许他们在实现目标以后提留分享少量利润,作为企业的基金,并允许给职工发放少量奖金。

——武力、肖翔《环球视野:中国共产党关于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的探索》


完成下列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苏俄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主要措施和特点。
(3)材料三中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分析这一改革是如何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的。
(4)以上三则材料涉及的企业改革,给我们哪些重要启示?
2020-07-1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
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
2020-07-11更新 | 5644次组卷 | 69卷引用:2020年天津卷历史高考试题
9 . 下表是有关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数据,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资料来源:朱汉国主编《中国历史》

A.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性增长
B.市场经济体制为 80 年代初的高增长奠定了基础
C.上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经济出现了负增长
D.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较高且长期保持稳定
10 . 1984年,35岁的张瑞敏出任濒临倒闭的青岛日用电器厂厂长。很多年后,他回忆说,“欢迎我的是53张请调报告,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时随便在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张瑞敏改变这一现状的契机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展开B.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020-07-0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