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8 道试题
1 . 1987年5月,深圳发展银行向社会发行首批1000万元的股票,不料遭到“冷遇”。政府动员党政干部带头购买,仍然只完成发售计划的79%,其余的只好动员几家国有企业认购。这主要是因为
A.国有企业普遍经营不善B.对社会主义的僵化认识
C.对外开放程度比较有限D.人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2020-05-08更新 | 37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B.政企分开
C.管理体制的改革D.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020-04-1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宋楼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3 . 1983 年 4 月 24 日,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制定的《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将国营企业原来给国家上缴利润的办法,改为按国家规定的税种和税率向国家缴纳税金。《办法》的实施
A.推动企业积极追求经济效益B.改变了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
C.促进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D.有利于统一全国的财政经济
4 . 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了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广告称宁江机床厂既可以供应机床,又可以按用户需求加工零件,还可以承接短期培训。据此可知,这一广告
A.反映出国企改革进程的开始B.消除了工业发展地缘限制
C.表明单一所有制结构已被突破D.突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桎梏
2020-03-18更新 | 27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2020·江苏·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的相关数据。图中变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示意图(1990—1999年)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C.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20-03-0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学科网3月第一次在线大联考(江苏卷)
6 . 1984年江苏省逐步推行厂长负责制,到1985年8月,全省已有1182个企业推行厂长负责制,到1987年底发展到4000多家实行厂长负责制,占总数的65%。“厂长负责制”逐步推广的直接背景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发表
C.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成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7 . 1978年12月,广东省清远市氮肥厂等4家国营工业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次年4月,清远撤销8个工业主管局,由县经委直接管理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上级部门向企业布置任务,统由经委--个口下达,县经委把一部分权限下放给企业。这些举措表明(  )
A.计划经济体制出现松动B.市场经济体制得到认可
C.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D.对外开放城市正式设立
2020-03-0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抽测历史试题
8 .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方向,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却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材料二   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

材料三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走过了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基本“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到1957年至“文化大革命”的“超苏联模式”,打倒“四人帮”后,才最终在新时期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突破,也首先是对过去传统的“苏联模式”来说的。

——摘编自陆南泉、马龙闪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斯大林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原因及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的主要弊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府角色发生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学习“苏联模式”的表现及影响,列举新时期我国对“苏联模式”的创新和突破。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
9 . 如图为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对图中改革开放以来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B.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百货零售业的发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使商品供应增加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商品供应更加丰富
10 . 1982年,胡耀邦在中共十二大上曾说:“这几年……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绝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A.推行市场经济成为党内共识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国家认可D.中央认识到市场的重要作用
2020-01-17更新 | 232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