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2024·云南·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1—1978年,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现收现付制”为特征,主要以企业为单位运行。据此可知,改革开放初期(     
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中离休、退休退职职工人数统计表

 

1978年

1983年

离休、退休退职人数

314万

1292万

离休、退休退职人数:在职职工人数

1:30.3

1:8.9

数据来源:《中国劳动工资统计年鉴(1989)》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各地城镇职工收入差距缩小
C.原有养老保险模式亟待改革D.企业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扩大
2024-03-18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平罗中学、贺兰县第二高级中学、西吉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英国所得税才成了“经常税”。起初的征税原则是对所有收入统一征税,不作区分征收。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人口中最富有的1%拥有55%的国民财富,他们的年收入至少是1000英镑,而英国人口中最贫穷的33%却只占有国民财富的1%。有鉴于此,英国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主张采用累进税,以提高社会总体福利水平和实现社会公平。1909年,财政大臣乔治在其“人民预算”中首次使用累进所得税,这意味着个人所得收入越多,所纳税率越高。

——摘编自滕淑娜、顾銮斋《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建设性税制”改革》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所得税传入中国。1911年,清廷拟订《所得税章程草案》,未及推行。1914年,北京政府颁布《所得税条例》,遭到商人的强烈反对。1929年,财政部聘请专家讨论税制,他们认为当时中国的经济与西方相距甚远,尚无开征所得税的基本条件。抗战全面爆发后,所得税作为战时财政的补充,全面开征已成定案,但因战乱遇到各种难题。近代中国所得税的实践,基本上是战时财政的实践,最终随着恶性通货膨胀的爆发和政权的瓦解而画上了句号。

——摘编自魏文享《战争、税收与财政国家建构:近代中国所得税研究》等

材料三   1980年,个人所得税开征,免征额800元。

2006年,免征额提高到1600元,增加全员全额扣缴中报的规定。

2008年,工资、薪金所得税免征标准提高到2000元。

2011年,工资、薪金所得税免征标准提高到3500元。

2018年,薪金所得税免征标准提高到5000元,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

——摘编自高凤勤《中国税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所得税发展艰难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谈谈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观察下图,它反映的主题内容是(  )

A.社会主义改造进程B.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78年7月,太平手袋厂——中国内地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在东莞太平镇诞生。太平手袋厂打破“大锅饭”的模式,采用按件计酬的分配方式,实行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其目的在于(     
A.确立市场经济体制B.推动外向经济发展
C.增加工厂生产效益D.响应改革开放号召
2024-03-1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七)历史试题
5 . 20世纪80年代后期,《河北省198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关于深化企业改革方案》等通过,对以落实和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明确承包主体,完善承包合同和发包方对承包全过程监管,使全省承包经营进入新阶段。这说明当时河北省(     
A.积极强化政府经济管理职能B.重点探索国有企业销售模式
C.着力提升企业自主经营意识D.城市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024-03-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82年,湖北省沙市首先选择在服务行业的单位进行试点,实行集体承包经营。还制定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政策。1984年湖北省委批复,沙市同省内8个城市的物资部门建立综合协作网,开辟和扩大了租赁、调剂物资等业务,并对部门物资实行了承包配套供应。这一改革试点(     
A.迎合了国家经济改革的需要B.立足于理顺省市政府的经济管理权责
C.使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D.有效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改革与发展
7 . 1986年,纽约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访华,中国政府赠予了他一张面值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实物股票(如下图)。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引领着经济发展的新方向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
C.更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D.改革经营方式为企业注入活力
2024-03-0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 (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82年,中国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在海外成功发行了100亿日元的债券,救活了濒临下马的国家重点工程仪征化纤。随着新中国第一次海外债券发行的成功,在海外发行债券之举陆续被各企业效仿。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B.“走出去”战略得到落实
C.改革开放领域不断扩大D.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江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标志性象征。史前时代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共同参与塑造着中华文明的起源。自商周起,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与北方文化并耀于世,共同构建二元耦合的中华文化。中唐以降,经济文化重心南移,长江迎来领跑千年的辉煌,明清之际,国家经济更是依赖长江流域。近代以来,长江流域成为思想创新、革命文化孕育发展的高地,担当起中国工业文明的先导、改革开放的先锋。长江流域人文兴盛,“长江经济带”“长江城市带”“长江文化带”正在创造更加壮阔的现代文明。

——摘编自冯天瑜、马志亮、丁援《长江文明》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论证有力)
2024-03-06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81年我国发行的国库券(见图),总金额40亿元,10年还本付息。国库券是实物型的对内国债,一定条件下可以流通转让。1996年国库券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国库券的发行旨在(     
A.调控计划体制下的国家经济B.提升城乡居民的投资收益
C.弥补经济建设收支的不平衡D.创新改革开放的货币形式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