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新石器时期直至汉代,长江流域一直地广人稀,即使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产资源,其农业发展仍然极为缓慢。直至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由北向南的跨流域人口迁移以后,长江流域的农业开发才随之展开。在水利建设、农具改进和劳动力增多的多重促进下,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极为迅速,至唐代中期即超越北方,成为中国经济中心。

——摘编自刘馨秋《长江流域的人口迁移、农业开发及土地利用方式》

材料二   孙中山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一个振兴国家的实业计划,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发长江流域。他指出,“长江为全国中枢,关系极重”。《实业计划》里对长江中下游流域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共分五部,即:(一)东方大港;(二)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岸;(三)建设内河商埠;(四)改良扬子江现存水路及运河;(五)创建大士敏土厂。

——摘编自雷浩《孙中山长江流域开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三   1959年我国编制完成《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提出以三峡水利枢纽为主体的长江流域系统规划。随着人们对流域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以及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1990年,我国补充、修订原规划后出台《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提出长江流域重点解决防洪、航运、灌溉、引水、水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等六方面的问题,并规划了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等一批主要工程项目。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新飞跃的长江开发思路。

——摘编自吴传清《长江流域地区发展规划的演变与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期后长江流域超越黄河流域成为经济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长江流域开发计划的特点,并说明该计划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发展规划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0-12-26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 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材料二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工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材料三 经过1978—2002年25年的发展,工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民可实现独立发展,农产品供给的稳定性则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自1993年后实施了保护价收购政策,其目标是减少粮食市场的波动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种粮直补和农业税减免等政策从2003年后得到逐步推行。
(4)1978年后中国的工农业建设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5) 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发展经济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
2016-11-21更新 | 12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天津市大港区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时代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请结合德国当时的状况,分析形成这种观念的原因?
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都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与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 Concepts of Chioo tand the Chinese,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这种形象泛滥于何时?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毛泽东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带着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瘦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环球时报“复兴之路”

(3)材料中“红星耀中国”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背景。
材料四:1958年美国入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 ③取善好施时期(1905-1937). 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和⑥两个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各是什么。
材料五: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心中的中国

(5)上图反映了部分人西方描述的21世纪中国形象,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经济、政治的变化,分析这种看法产生的原因。并对这一看法进行评价。
(6)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016-11-18更新 | 12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天津市天津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上海与其所在的江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社会风气发生巨变。富家讲究奢华,寒士也追赶时髦,一改清操自守的习惯。……思想界出现了非圣无法,倒翻千古是非而大胆怀疑的空气。以李赞为代表的自由倾向鲜明的知识分子,“偶为异说,破除名行”,“不遵孔子家法”,一时从之者甚众。被道学家深恶痛绝的“虚浮艳词”,“异调新声”,风靡一时,为百姓喜闻乐见。

——摘编自余从等编:《中国戏曲史略》

材料二 上海召开过多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以下分别是中国领导人在APEC第九次领导人会议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室言。另一方面,世界和亚太地区的发展并不平衡,贫富差距仍然存在,“教字鸿沟”正在加深。今年以来,亚太地区一些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需求下降,贸易及金融市场的稳定受封影响。

——江泽民《江泽民在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四、“上海五国”进程中形成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周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是本地区国家几年来合作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应继续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新世纪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室言》(2001年5月26日)

材料三 今年提出要“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并不意味着中国要关起门来搞经济,而是为了使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更好联通,是要以更高的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借助“双循环”,中国将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内外联动性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陈元:《“双循环”是要以高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昆腔在明朝中后期发展的原因并说明魏良辅在昆曲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领导人在APEC第九次会议所确定的目标,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中国领导人又提出了何种新理念。根据材料指出“上海精神”之下蕴含的国家间合作模式的特征。
(3)近现代上海以至于中国经济的变化都是国内、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阐释①民国初年上海地区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短暂的春天”的国内要素及其政治影响。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上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史实以及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内部循环带来的积极影响。
2021-01-14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1届高三1月选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洪武年间先后设立北平行省和北平布政司,对今京津冀一带实行管理。明迁都北京后,京师宫廷、百官及军队所需要的大量粮食及各类物资,主要通过大运河运往北京,而天津是重要的转运中心,水陆交通将北京、天津及河北一带连通起来。为守卫京,清朝除在京津冀地区布防八旗兵外,还设立了正定镇、天津镇等七镇绿营兵。清雍正二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辖区包括今天京津冀的大部分地区。明清时期,今津冀一带有许多商人来家贩粮,北京也吸纳津冀之土特产等。《河间府志》老七记载,该地贩盐商人来自沧洲、天津,贩木材商人来自真定(今河北正定)。

——摘编自肖立车《明清时期的“京津冀一体化”》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同广州构成了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龙头。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的新调度,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形成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而同世界城市网络联结在一起。从1905年开始,天津口岸同英美德日等国的直接贸易量已超过从上海转口的贸易量,成为华北贸易货栈,京冀则成为天津口岸第一位的洋货销售市场和土产货源供给地。

——摘编自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冀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等

材料三:1981年,华北地区成立了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开展区域经济联合。1986年,时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提出环渤海区域合作问题,15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随着长江三角洲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2004年,国家发改委决定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转向规划的编制工作,共同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体系。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强。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摘编自魏丽华《建国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阶段性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和21世纪初“京津冀一体化”的阶段性特征。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6年、1897年,清廷派李鸿章、张荫桓等人就加税一事与英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接触,英国方面主张先裁厘(厘金税,清政府向过往客商征收的货物通过税,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源),中国方面则要求对方加税而自己闭口不谈裁厘,因此,这两年清廷的加税斗争没有任何进展。1902年,英国为了保证庚子赔款的偿还,与清廷进行实行切实值五抽五的谈判清廷几经犹豫,终于在《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上签字。条约规定中国首先裁撤洋货厘金,之后中国可提高进出口关税。但由于各国反对,清廷提高关税财政职能的计划,直至清朝灭亡也没有进展。

——摘编自裴洪彬《凊朝关税职能认识的变迁》

材料二

1928年7月,国民政府与美驻华公使签订了《中美关税新约》,规定:“历年中美两国所订立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之税率,存票、子口税等项之条款,应撤销作废,而适应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接着,英、法、荷等国相继与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关税条约》,承认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中国政府遂于1928年12月颁布“海关进口税则”,将各国于1926年同意的七级附加税率再分别加上5%的进口正税,共有八级税率公布为第一个国定税则,并决定于1929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

——摘编自邱松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政策》

材料三

2002年,中国大幅度地下降了5352种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使关税总水平降至12%,2003年1月1日,关税总水平从12%降低至11%,2004年对2400多个税目的税率进行不同程度的下调后,关税总水平降低至10.4%,2005年1月1日起,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税率,关税总水平由10.4%降低至9.9%,2006年,降低植物油、化工原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143个税目的正常贸易税率。到2011年,将关税总水平降至9.8%,与2001年的关税总水平相比降幅为35.9%。

——摘编自张忆良《中国进出口关税政策的演变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提高关税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的关税自主政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1年之后中国关税大幅度降低的原因。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关税政策的认识。
2019-01-23更新 | 28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陕西省商洛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18世纪末至19世纪后期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状况有几个典型特征:神经衰弱(心理病症)快速增加,主要原因很简单——现代文明;将写信、写日记、传记、自传、画肖像画视为天经地义的个性表达方式;把追求隐私作为孜孜以求的一个家庭生活目标。

——彼得·盖伊《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个主要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销售人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西方学者将这个群体称为新中产阶级。新中产阶级崇尚闲暇、厌恶竞争、奉行消费主义。

材料四世界贸易中的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1)材料一中的外国学者认为宋代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请根据材料一来说明该观点。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文明给中产阶级造成精神压力的原因。思考这一时期英国中产阶级能够追求个性、注重隐私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况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与新中产阶级崛起的关系。结合新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材料四中,中国为“亚洲发展中国家”所占份额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贸易增长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其他工业国”贸易份额减少的原因。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西欧不同,中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农业社会,从来没有出现贸易立国的时期,尽管很早就有与海外的商业往来,却没有成长为推动新兴经济部门的发展并动摇旧经济结构的力量。古代海外贸易的基础及主要内容是丝绵织品及各种土特产。中国在这方面是有有利条件的,宋元至明初与海外的贸易往来规模也相当可观,……然而中国终究由于缺乏内部市场机制的驱动,商业化的海外贸易活动达不到应有的高度。…中外学者一般认为明中叶以后就衰落了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中国的出口物资主要是农副产品,其中以茶叶、生丝为大宗。在出口总计中,如1873年茶叶占49.33%,生丝占36.48%;1883年茶叶占43.70%,生丝占24.88%;1893年茶叶占23.71%,生丝占22.11%。……在出口总计中,如1873年工业品占8.97%,丝织品占3.14%;1883年工业品占18.23%,丝织品占6.67%;1893年工业品占20.45%,丝织品占7.53%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20世纪70—9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

年份人民币(亿元)
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差额
1978355167.6187.4-19.8
19852066.7808.91257.8-448.9
19883821.81766.72055.1-288.4
19917225.83827.13398.7428.4
199523499.912451.811048.11403.7
199726958.615152.811805.83347.0

——《中国统计年鉴(1998)》,620页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明中叶以后中国海外贸易衰落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有何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综上所述,请谈谈你的认识。

2017-06-1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友兰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间周考试卷
9 .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43年上海开埠后,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逐渐转移由广州转移到上海。1861年天津开埠后,城市经济中心由城东北沿河一带逐渐转移到城东南的租界地区,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外贸中心。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上海、天津发展成近代大城市。
(1)广州、上海、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依据什么条约?概括材料三反映的通商口岸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京津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近现代,这里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缩影。
(2) 从下图可知,天津是我国近代北方最重要的工业中心,该地区的近代工业是怎样兴起的?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民国初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的示意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相比,民国初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特别快的原因。
材料四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要筛选、移植国外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摸索经验;要把沿海生产的“洋货”向内地销售,繁荣国内市场,满足人民需要;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2016-12-12更新 | 12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甘肃省武威六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浙江经济发达,也是“鱼米之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浙江经济开发较早。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184年),浙江就已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煮盐业、制瓷业也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到了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浙江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丝织、瓷器、造纸等手工业生产发达,……公元十世纪以后,浙江进入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成为当时中国的富庶地区之一。农业生产不仅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经济作物的种类和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丝织、制瓷、造纸、印刷和造船业等已居当时中国的领先地位。
——摘自浙江在线
(1)结合所学知识,试列举唐宋时期浙江著名的瓷窑。
材料二 “宁波帮”的形成,起始于19世纪中期。1842年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近代)宁波的商业贸易、金融事业也随之兴起。
——吴克强《饮誉四海宁波帮》
(2)宁波在近代的开放中为浙江经济大发展提供了条件,哪一条约促成了宁波的开放?
材料三   1887年,他(严新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摘自《浙江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的原因。
材料四   1949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仅为15亿元,人均GDP只有72元。在GDP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68.5:8.0:23.5,属于典型的农业社会。2008年, 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58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增长了20多倍(未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平均每年增长14%以上,连续24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中国经济网
(4)1978-2008年浙江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与我国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关?这一改革有何意义?
材料五 在中英签订《联合声明》……进行的多次谈判中,包玉刚始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他和邓小平及撤切尔夫人都有很好的私交,以一位民间人士的身份为两国政府沟通意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余贤群《邓小平与包玉刚》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以包玉刚为代表的浙江商人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什么贡献?上述材料体现了浙江商人的哪些精神?
2016-11-27更新 | 6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十四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