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近现代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其主要进口品为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中国主要的出口品仍为茶叶等农副产品。我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产品、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其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19世纪70年代以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38.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由97.5亿美元增加到12180.1亿美元,进口额由108.9亿美元增加到9558.2亿美元;1978—2007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7.4%,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6%左右的平均增长速度,其中,出口年均增长速度为18.1%,进口年均增长速度为16.7%,尤其是2001年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更是进入了一个飞速增长阶段,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5%以上。

——摘编自李坤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评述》

材料三   “大运河是历史,长城是历史,浦东也是历史”,当年法国总统希拉克的评价,一语中的。30年前,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开发浦东、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30年后,浦东已从一片阡陌农田变为一座璀璨的现代化新城。30年前,浦东地区生产总值仅60亿元,2019年达1.27万亿元;人均GDP达22.91万元。浦东,以占全国1/8000的土地,创造了全国1/80的GDP、1/15的外贸进出口总额。30年来,从全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到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浦东在全国创造了50多个“第一”。

——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4月17日)刘士安等《勇担使命再出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方面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浦东、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依据的长远战略和浦东享有的政策,并以一句话概括浦东开发开放的意义。
2020-06-0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9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正式对外公布。其中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条红线。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有45项,见表。

历史时期

具体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______、抗战精神、红岩精神、_______、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张思德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________、________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王杰精神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精神_______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_______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脱贫攻坚精神______、“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_

A.“两弹一星”精神
B.特区精神
C.抗疫精神
D.西柏坡精神
E.抗美援朝精神
F.丝路精神
G.载人航天精神
H.延安精神
(1)请将上述伟大精神填写到相对应的表格里(填写字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________________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________________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1021日)


(2)长征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也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请结合长征期间的相关史实对两种内涵加以解读。
2023-12-2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中国现代史(期末真题精选 · 材料分析题60题)
3 . 1978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

——摘自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21世纪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对稳定世界发展所做的贡献日益显著,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和行动,不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在非洲援建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惠及50余万当地民众;举办了100多期减贫培训班,为116个发展中国家培养减贫专业人才近3000人。根据世界银行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为国际减贫事业提供强大动能。

——摘编自齐玉《积极促进国际减贫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并分别概括中国政府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方面的重大举措。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理念和实践两方面指出中国为应对当今世界大变局所做的贡献,并说明中国能做出这些贡献的主要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8月14日,在美国支持下,蒋介石派代表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共同对日作战,互相支援,不得单独与日本停战媾和;对日作战终止后两国共同采取措施,以防止日本再事侵略。蒋介石则同意外蒙古独立;中国长春铁路由两国“共同所有,共同经营”;大连为自由港,港口主任由苏联人担任;旅顺口海军基地由两国共同使用。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东北问题成为中苏同盟关系中最难处理的问题。 中方要求,苏联放弃在大连和中长铁路的一切权利和利益,并将上述所有权利和义务归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斯大林来讲,东北问题的退让,涉及苏联在远东核心利益的重大损失。经过反复研究和修改,……最后,斯大林还是决定作出让步。双方于1950年2月14日签定的条约,有效期30年……在经济方面,双方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摘编自唐传星《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始末》

材料三   1979年4月3日中国政府照会苏联政府,明确表示不再续约,从法律上结束了不正常的中苏同盟关系,开始了中苏关系缓和并逐渐正常化。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关系随着中俄边界问题的逐步解决而不断深化,成了“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目前两国关系已经达到历史最好时期。2019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共同签署了两份声明,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堪称当今世界大国、邻国和谐共处的典范。

——摘编自刘显忠《中俄建交70年的历史回顾及今后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进行简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至今,中苏(俄)关系的变迁及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序号史实
1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
2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3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4___①___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5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7对外开放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

8
___②__年10月,中共十五大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9___③____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阅读上表,填写空白处所对应的时间,找出符合“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主题的史实序号(按时间顺序)。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11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2)根据材料,以“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崛起”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3-01-13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情况分项统计表

阶段投资地区投资行业华侨来源地
18621919初兴期地区数量资金占比%行业占比%来源地占比%
19191927发展期广东212687079万美元55.16房地产42.2东南亚80
19271937全盛期福建40552551万美元19.88商业15.6美洲13.5
19371945低潮期上海1871975万美元15.39工业15.1澳大利亚5.1
1945年以后回升期西南地区数百家1228万美元9.57

——摘编自360百科《华侨国内投资》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中全盛题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十三年来(19791992年)海外华人以及港澳台商在华投资,若与近代华侨在中国大陆投资长达八十七年(18621949年)相比,增加140倍;若与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在大陆投资的十七年相比,则增加了180倍。19791991年外商在中国大陆投资的资本构成详见下表

资本来源构成投资金额/亿美元所占比重/%
外国资本89.5333.30
海外华人(华侨)资本15.005.57
香港、澳门资本139.3251.82
台湾资本25.009.29
合计268.85100.00

——摘编自林金枝《1979~1992年—海外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现状及其今后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1992年外商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特点,并分析这一阶段投资额迅猛增长的原因。

材料三   2020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深情感言:“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建设跟我们有这么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百年来,广大侨胞始终心系祖国,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发挥着独特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华侨在近现代史上作出的贡献。
2023-11-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零诊)文综历史试题
7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说:“置身春潮涌动的南海之滨……令人百感交集,先行先试变成了示范引领,探索创新成为了创新引领。”其中的“先行先试”应该是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D.创办经济特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0701日)


结合改革开放史,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9 . 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中举足轻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回眸历史,愈加凸显出深圳经济特区的不一般,这个不一般就在于它是(       
A.多边贸易体制主导下的成果B.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产物
C.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成就D.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022-06-14更新 | 5156次组卷 | 50卷引用:2022年6月浙江高考历史高考真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广州一口通商不能满足其对华贸易的需要。1793年英政府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开拓中国市场。双方曾因见面的礼仪发生了争执,当英方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的要求时,被乾隆帝一口拒绝,并警告他们不要再到浙江、天津贸易,否则必遭“驱逐出洋”。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经济特区就像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②》

材料三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514日至15日在中国北京举行,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出席。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是今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20175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于2019年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360百科


(1)材料一中“广州一口通商”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英方的要求后来是如何获得的?
(2)材料二中的“旧体制”指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
(3)“一带一路”战略反映了当今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发展历程。
2022-04-2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