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4 道试题
1 . 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由若干小事件构成,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①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报、电话的出现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③《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①④
2020-03-14更新 | 279次组卷 | 24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4
2 . 1982年邓小平会见印度代表团时说,中国有句话:愈富的人愈悭吝。要富国多拿点钱出来,它不肯,技术转让更不愿意。所以,第三世界仅寄希望于南北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的解决是不够的,南南之间还要进行合作。邓小平的话指出了
A.要加快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
B.新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迫切性
C.推翻现存的世界政治秩序的必要性
D.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的重要性
3 . 邓小平视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同年,我国
A.新建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经济开放区D.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二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图,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材料三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相适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西方国家于哪一年用枪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新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2)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有何特点?
(3)新时期的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有何作用?
(4)请你给当今的中国对外开放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9-12-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统编版高一上第十单元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练习卷
5 . 我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是
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开放14个沿海城市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019-12-0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统编版高一上第十单元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练习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中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一次重要谈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当时国务院主管农业的副总理万里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这一举动表示的支持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农村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   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对2012年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近300个城市的竞争力状况和理想城市实现程度进行了详细评价。蓝皮书显示,位列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有:香港、深圳、上海、广州、苏州、佛山、天津和澳门等城市。

材料三   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改革开放持久性的时态规律做出的科学结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农村推行的生产组织形式,材料中协议的落实和邓小平的举动对当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所述城市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因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表现。
7 . 1949年至1956年,社会上的流行语有:“政协”、“人大”、“三大改造”、“志愿军”等。1957年至1978年间,流行语有:“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样板戏”、“纸老虎”等。1978年后,新事物语言层出不穷:“平反摘帽”、“联产责任制”、“经济特区”、“合资公司”、“下海”等。这反映了
A.政治生活决定人们的消费方式B.文化生活影响了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D.外交观念与国际形势相互影响
8 .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了我国
A.工业化建设成就B.“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C.改革开放的实践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2019-12-01更新 | 830次组卷 | 24卷引用: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基础练)
9 . 如图展现的是中国一座城市披荆斩棘,趟出一条改革开放之路的艰苦历程。从阡陌纵横的农田,到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现代化建设的缩影,记录着改革开放的点点滴滴。这一成果
A.得益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是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成为了21世纪对外开放格局的重点
10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外交、对外开放大事年表

时间大事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又有28个国家同中国建交。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
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992年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
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8年在青岛召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习近平作了主题为“弘扬‘上海精神’,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摘编自《中国历史用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说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外交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不断扩大发展的对外开放对我国产生的重大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019-10-1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2020学年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随堂练习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