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5 道试题
1 . 【大众传媒与时代变迁】

大众传媒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类周刊,覆盖面遍布全世界。自创刊以来,《时代》就对报道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中,邓小平多次登上《时代》的封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1月19日,邓小平的硕大头像首次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左下角注明:“周恩来的继承人:邓小平”,右上角的醒目标题则是:《中国:朋友还是敌人?》。

1978年12月25日,邓小平的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上面写着:与中国打交道,与以色列免谈。显然这时美国已开始信任并欣赏这位新领导者了。

1979年1月1日,邓小平的头像再次被赫然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随后,刚过了一个月,邓小平的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题目是《邓来了》。邓小平访美,在美国掀起了“中国热”。

1986年1月6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照片再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该年度首期的封面上,这是该周刊第二次把他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当时,被提出来的候选人物有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南非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黑人主教图图,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以及美国总统里根。这时,周刊首席驻外记者邓肯刚从北京回来,大力举荐邓小平,编辑们争论不休,……他们通过投票,选择邓小平为1985年的“年度风云人物”。

1997年3月3日,邓小平头像第八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这位东方巨人在《时代》周刊经历了“怀疑-认同-敬佩-期盼”的过程。美国人在缅怀这位巨人的离去时,也对未来的中国投注了另一份期盼,《时代》写下这样一个标题:《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大国?》

——摘编自《领导文萃》2008年第5期


(1)编写一幕发生在1986年1月《时代》编辑部围绕“年度风云人物”评选的对话场景。(要求:对话内容要紧扣当时中外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逻辑清晰,表述清楚。)
(2)结合《时代》邓小平形象的变化,说明“大众传媒反映着时代的变迁”。
2023-01-2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所示是1978~201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简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进出口总额(亿美元)世界排名
1978206.40第32位
19973250.60第10位
200721738.00第3位
201741045.04第2位
A.外贸体系逐渐完善B.逐步构建开放型经济
C.出口商品结构优化D.经济总量在持续增长
2023-01-09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好教育联盟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观察下图,题目中的①②两处分别应填上(     
A.闽东南地区 厦门B.京津地区 海南
C.闽东南地区 海南D.上海 深圳
2023-01-0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上仓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78年,国内已实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而西方正处于经济危机后的萧条状态,工厂设备开工不足,资金、技术找不到出路,产业结构急需调整。这一形势(     
A.为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B.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封锁
C.促使我国扩大对外商品出口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部分)。

第一展区   伟大的变革
第二展区   壮美篇章
第三展区   关键抉择
第四展区   历史巨变
第五展区   大国气象
第六展区   面向未来
选取其中一个或多个展区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反映的历史事实进行合理解释。(要求:主题明确,解释符合史实)
2022-12-19更新 | 42次组卷 | 3卷引用: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11月质量巩固卷(老教材)历史试题
6 .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缩影,城市发展的轨迹和国家政策息息相关,下图是2002年我国城市化地区差异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注:城市人口比重是指城市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重)


根据图提取两条我国城市化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12-16更新 | 31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百校联盟大联考2023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7 . 对下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图:新中国改革开放后务工迁移量与产业(就业)结构及城镇人口比重
A.务工迁移量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状况相一致
B.务工迁移量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发展与停滞
C.20世纪80年代末务工迁移受国家政策调整影响
D.21世纪初迁移返乡趋势的出现抑制了城镇化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表为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状况表(单位:亿元)。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出口交货值直接出口值自营出口值
1995年623553941051
2001年959978554046
A.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C.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D.对外贸易结构趋向于合理
2022-12-06更新 | 537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11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
18702101059382
1880372169175165
1890617224331349
19007602844026020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通过快速提高修理能力和配件制造能力来加速建设我国的航空工业。从1951年10月开始,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重点发展了六大修理厂。1956年,试制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一5”首飞成功。但是,1961年国民经济发展进行调整时,航空科研建设项目未能被列入重点确保范围。198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航空技术也未被列入。/1993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实现了从政府部门到市场主体的巨大转变。同年,航空工业第一支股票“飞亚达”在深交所上市。1995年,航空高科技的国家战略定位得到了重新确立。2009年,中国商飞公司正式发布首个单通道常规布局的大型客机。2017年,中俄远程宽体客机正式命名为CR929,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向商用飞机研制领域中最高难度的宽体客机发起挑战。

——摘编自铎恩《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后期世界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因素。
2022-12-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交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下图,白色区域为交流范围)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主要有以下四大重点方向:第一,由中国东部沿海经南海向西进入印度洋,到达非洲以及地中海和欧洲等;第二,由中国东部沿海经南海向南进入南太平洋,到达大洋洲;第三,由中国东部沿海向北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进入欧洲或美洲;第四,由中国东部沿海向东经太平洋,到达拉丁美洲各国。

——摘编自杨泽伟《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交互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内涵,并说明其意义。
2022-12-01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