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为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状况表(单位:亿元)。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出口交货值直接出口值自营出口值
1995年623553941051
2001年959978554046
A.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C.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D.对外贸易结构趋向于合理
2022-12-06更新 | 536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11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某学者整理的本世纪以来中美关税(加权平均)税率变化趋势图。这说明(     
A.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B.两国关税持续下降
C.美积极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D.美国经济高速发展
2022-10-0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外语教育的一系列决策和改革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同步,与祖国同行。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英语被认为是“帝国主义语言”,在国内形成了向俄语“一边倒”的形势。1956年英语取代了俄语的地位,开始了英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1964年,国家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除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外,对其他语种发展也给予了相应指导。自从1978年英语首次成为高考科目后全民掀起了学英语的大热潮,以英语为主,多种外语全面发展的格局日趋形成。

——摘编自王定华《民族复兴的强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语教育的发展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语教育语种不断变化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作为邮资凭证的邮票虽小,但能折射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总体发展状况,是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有学者从新中国19492016年间发行的1720套邮票中,抽取国际政治、国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社会、科技八大类共计261套邮票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如下表格。

          时间
主题
革命的中国1949—1978探索的中国1979—1992现代化的中国1993—2008负责任的大国2009—2016
面对挑战88832
团结一致1001032
开放合作03722
调整改革03421
参与国际事务02423
深化经济改革03473
引领国际事务001420
发展民生经济00722

——杨柳、董天策《“方寸之间”的中国:19492016年邮票上的国家形象变迁》


该表能够反映我国发展中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所写变化趋势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罗伯特·福瑞首沈将中国茶盗取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1872年,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1877年,维尔·大卫发明了墙炒机;19世纪来,印度实现制茶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另外,美国规定进口印度茶是零关税,而进口中国茶需缴纳35%的关税。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摘编自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

材料二

年份

1953

1976

1985

2002

茶叶产量(吨)

1287

1786

3600

16178

茶叶产值(万元)

123.55

285.76

1029.7

27955

种植面积(万亩)

12.54

14

21.48

40

——摘编自章红《新中国成立后湖北恩施州茶叶经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恩施茶叶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变化产生的背景。
2020-12-2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年:工业增速超英赶美;“二五”19581962年:大跃进大倒退;“六五”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七五”19861990年: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年:邓小平视察南方改革潮涌;“九五”19962000年:宏观调控经济着陆;“十五”20012005年: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20062010年: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材料二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二两种历史分期各自的依据,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2021-03-1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阶段


阶段概况
1983年——1997年1983年国家同意广东试点内地居民赴港探亲旅游,拉开了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序幕。1987国家旅游局批准丹东市对朝鲜开展“一日游”,标志边境旅游的正式开始。1990年10月中国政府允许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但当时的旅游目的地仅限于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三个国家。国家严格控制出游活动的期限。
1997年——2002年“港澳游”名额限制放宽,出境手续办理更加便捷,亲属担保费用废止。边境旅游目的地扩大到几乎所有的边境省区,开放的边境旅游目的地国家有俄罗斯、朝鲜、蒙古、越南等国家。此外,在境外的时间不断延长,逐渐扩展到“三日游”、“八日游”。200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口数第一次超过1000万。
2002年
——至今
2003年,港澳“自由行”全面开展。出国旅游限制得到很大程度地放宽,出国旅游全面展开。到2005年底,经中国政府批准并与有关国家达成协议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已经达到100多个国家。

——摘编自徐晓颖《中国出境旅游人口规模的增长、原因及发展趋势》


表能够反映我国出境游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8 . 下图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GDP(万亿元)总量曲线图,出现该图中趋势的原因有( )

①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②抓住全球化的发展机遇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④外国企业投资逐步扩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16-11-27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四川省邻水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交会从以往的“出口商品交易会”变成“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的目标,是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这种变化反映了
①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②中国与世界接轨不断深入
③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需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16-11-21更新 | 2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山东省凤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摘编自【美: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年份
1921—1929年3.01.74.39.47.1
1930—1937年9.92.70.7—3.9—0.3

—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材料四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