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两极格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联合国设立了核心机构安理会,并赋予全权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责,其通过决议后联合国便可以对危机实施武力干预而无需经过会员大会的表决。安理会的表决无需全体一致, 取得包括常任理事国在内的三分之二多数票即可。二战结束后盟国对侵略国实施了惩罚,以预防其东山再起,如对日本掠取的中国领土不仅要求将战前掠得的东北归还中国,还要将半个世纪前割取的台湾及澎湖列岛交还中国,但并未分割日本的固有领土。除了对侵略国施以惩罚之 外,盟国还对德日领土实施暂时占领与改造。战后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在传统国际 法关于违反战争法规或惯例的普通战争犯罪之外新设立了破坏和平罪和违反人道罪,对实施 战争犯罪者划下了清楚的红线。在联合国制宪讨论中,中国坚持为弱小民族代言,不顾西方大国的反对,力主非自治领土及托管领土须走向自治与独立,并成功地推动将此主张写进了联合国宪章.

——摘编自王建明《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深远影响。
2022-11-13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建立自己领导的“世界大家庭”、创建自己主导下的全球秩序,运用战争与和平两种手段推行对外政策,以保证美国及其盟友“在全球范围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尼克松说,“国家参加战争,实现胜利是至关重要的”,“胜利应该界定为使用军事手段去获得具体的政治目标”。对此,美国政要主要有如下观点:一是“冷战促成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引发了朝鲜和越南的热战”等几十起较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但“却没有把超级大国带入相互敌对的战斗”。二是美国必须解决由哪一类国家来支配“世界的命运”问题。因此,美国除了将获取冷战胜利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外,别无他选择。三是冷战是把军事、经济、哲学思想、政治和外交的力量结合起来,其中每一点对这场战争的结局都十分重要,并将支配世界形势。四是美国要区别切身利益、重要利益与边缘利益。

——摘编自李慎明、尹斌《冷战后美国统治集团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主要观点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施“冷战”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政要对“冷战”的理解。
2024-03-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最终确定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政治条件,并得到美国的认同和支持。而苏联在远东的战略诉求需要征得中国政府的同意。19456月《布尔什维克》杂志发表的一篇评论员文章称:二战后的中国必须有一个“由战时所有民主党派、团体和组织所加强的国家民主阵线;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成为一支强大的、独立的和民主的力量”;在19454-5月间,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两次谈话中,斯大林均强调蒋介石是“无私的”,是“爱国者”,只是应在政治上对中共让步,以求得军令的统一。斯大林和莫洛托夫还表示,苏联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帮助中共。

材料二   中国内战的全面爆发标志着莫斯科的“联合政府”政策在亚洲的破产。斯大林的本意是支持国民党,利用共产党,通过与国民政府建立起来的正常外交关系,保障苏联在远东的安全和利益。但是,他既不了解也不能控制共产党,更没有想到国共之间水火不容,……

而国民党在东北经济谈判中的强硬态度及其对美国援助的依赖,更加深了斯大林的疑虑,促使后者不得不开始将重心向中国共产党一方倾斜。1946年前后,苏联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中共的有限支援,但为了避免引起舆论谴责,苏联又极力维持与国民政府的正常外交关系。然而,到了1949年初,苏联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转变。随着米高扬访华,毛泽东表明了追随苏联的明确立场,斯大林最终决心彻底改变对华政策,并在刘少奇访苏期间表示将全面支持中共建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沈志华《中国内战与苏联对华政策的转轨1945-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前夕,苏联对华政策的主要主张,并简要分析这些主张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5-1949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并对此予以评价。
2024-02-06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河南省普通高中高三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星期五,从白天到晚上,我们商议了一整天,接着,星期六一大早,我们又聚在国务院。……海军将一百八十艘军舰调向加勒比海。战略空军司令部分散到全国各地的民用机场,以减少受到攻击时的损失。B-52型轰炸机部队受命载原子弹升空,……一架着陆,另一架立刻升空替补。

——摘编自[美国]罗伯特·肯尼迪《十三天:古巴导弹危机回忆录》

材料二有人会说,约翰·肯尼迪应该对这次几乎导致战争的紧张局势负责。……我的回答是:你必须记住我们生活的年代。……我相信他是对形势有正确了解的人,而且从心底不希望战争。他认识到武力来解决这种纠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很现实,看出现在社会主义世界的力量已经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力量不相上下了。

当他公开向我们保证美国不会组织它自己或组织它的盟国对古巴入侵时,我们相信了他。我们接受了他所做出的让步,我们自己也作了让步,把我们的核武器从古巴撤回去。

——摘自《赫鲁晓夫回忆录》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们生活的年代”的世界局势特征,并简析两部回忆录对研究古巴导弹危机的价值。
2024-01-23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美国处于攻势,那西欧就是敌人的桥头堡。苏联是一架随时可能发动的战争机器,靠几个西欧叫花子阻挡,看来是相当不靠谱的。所以,西欧决不能落入苏联之手!⋯⋯1947年4月,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指出“美国可以提供援助,但必须避免成为另一个联合国救济总署,这次美国必须自己操纵局势”!

材料二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就像是一个核桃的两半,因为我们的对外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美国总统杜鲁门

材料三

法国长期经济增长率(1880—1980年)

“转账卢布”——为对抗马歇尔计划,苏联批准在东欧国家实行的集体货币,用其进行多边结算。

材料四   在实施马歇尔计划时,美国规定受援国要给企业主充分的自由,以保障美国投资的安全;实施有利于美国的外汇和外贸政策;规定美援物资的百分之五十必须由美国船只运输等。西欧在经济较弱的情况下只能被动接受这种要求,然而,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他们也意识到自己的经济逐步被美国渗透控制了,这也为欧美之间的矛盾埋下了种子。

——摘编自陈雨露《世界是部金融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杜鲁门观点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2023·全国·模拟预测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认为的近现代国家要求其他国家或者组织实现自己政治诉求所采取的常用方法:

(1)提供一种模式,以便对方模仿
(2)采用外交手段,说服对方同意
(3)自愿合作以实现共同目标
(4)采取经济或军事等援助、激励措施
(5)使对方加入一个受法规约束的体系,并加以控制
(6)使用强制性的惩罚措施(如经济制裁)
(7)直接使用武装力量

——摘编自[英]安东尼·吉登斯《全球时代的欧洲》

指出一个至少采用了上述两种方法的近现代历史现象,分析并标明其所使用的方法,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所使用的方法标明序号即可。)
2023-12-05更新 | 16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3年8月,美英在原子能研究领域进行全面合作达成协议,明确规定没有双方同意,不得与第三方交流任何有关原子能的情报。1944年6月,美英就控制钍和铀矿资源达成协议,双方成立“联合开发托拉斯”,到1945年已控制全世界97%的铀矿石和65%的钍矿。1945年8月6日和8日,美国先后向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苏联于8月9日对日宣战,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苏联于8月中旬连续召开秘密会议,斯大林要求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制造出原子弹,为此政府尽一切努力提供“最广泛、最大限度的帮助”。到1946年8月,美国制造原子弹的能力达到了每星期两颗的速度。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摘编自赵学功《核武器、美苏关系与冷战的起源》

(1)根据材料,概括核武器在二战中及战后研发应用情况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核武器的研发应用所产生的影响。
8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89年,美国总统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也被称为布什主义。布什入主白宫后不久,美国彻底摒弃对苏的“遏制战略”,决议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试图通过非军事手段实现其战略意图。为此,美国对苏联提出一系列的重大原则要求,包括苏联削减常规军事力量,尤其是驻东欧的常规军事力量,并提出苏联应明确放弃“勃列日涅夫主义”,支持东欧实现自决。美国还要求苏联要尊重人权实施政治多元化。同年7月,布什访问了波兰和匈牙利,向这两个国家进行了一揽子的援助,以支持其国内推行的“改革”。美国还拉拢欧洲的盟友成立了政治联盟,约定采取一致行动,其中关键是对东欧国家实施大规模的援助。

——摘编自郗润昌《论美国对苏联的超越遏制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提出“超越遏制”战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的“超越遏制”战略。
2023-11-2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美国联合其西欧盟国,在巴黎成立出口控制多边协调委员会,简称巴统。巴统旨在遏制与军事战略有关的武器、技术和物资向苏东国家出口。1951年,美国通过了《1951年贸易条件的附加法令》,对来自“苏联以及被外国政府或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组织所统治与控制的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不予以最惠国待遇。1952年,斯大林提出了“两个平行市场”的重要理论。他认为,“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

——据叶江《大变局:全球化、冷战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等整理

材料二   尼克松上台后,开始对苏实行“诱导式经济外交”。1969年颁布《出口管制法》,以高新技术转让限制取代全面战略物资出口限制,放松了一般技术和商品的出口,并利用“巴统”的“例外”条款扩大禁运物资和限运物资出口。同时,美国官方公然宣称:“我们的战略是要利用贸易让步作为政治工具,以便在苏联冒险时制约他们,在他们采取合作态度时鼓励他们”“……使共产党国家的国内发展和对外政策沿着我们期望的目标前进”。尼克松也形象地说:“在我们的商品上不但要印上经济价码,而且要印上政治价码。”

——摘编自牛笑风《冷战时期美苏经济关系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二战结束后至50年代初美苏的经济关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美国推动“诱导式经济外交”的举措,并分析其实施的历史背景。
2023-11-05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普高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测评(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62年,中东已分裂为以纳赛尔为首的激进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政权与沙特领导下的保守的君主制国家两大阵营,阿拉伯冷战与美苏冷战相互交织。在1960年到1967年间,埃及与苏联先后达成数笔武器交易。从1964年到1967年间,以色列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共购买大量武器。以色列是中东乃至世界最贫水的国家之一,约旦河供应了以色列约三分之一的水需求,但自1964年以来,阿以双方竞相破坏对方的水利工程和设施,客观上也为六日战争的爆发营造了一种紧张气氛。1967514日,埃及宣布军队处于戒备状态,向西奈派遣军队,要求联合国紧急部队全部撤走,宣布关闭蒂朗海峡,封锁亚喀巴湾。然而,由于此前以色列领导人曾声称,埃及封锁亚喀巴湾将被视为是一种宣战行为,因而纳赛尔的做法显然越过了以色列的“红线”,从而加速了1967年中东战争的爆发。

——摘编自齐淑杰、谢立忱《1967年中东战争爆发原因新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矛盾加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以冲突的影响。
2023-10-24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六市重点高中2023届高三4月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