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统筹委员会,正式名称为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1949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西方发达工业国家成立的非官方国际机构,共有17个成员国,其宗旨是限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新技术1952年成立中国委员会,是对中国实行禁运的执行机构禁运产品有三大类,包括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战略产品19944月,巴黎统筹委员会宣布正式解散

——摘编自《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1945—1994》

材料二   在美国的操纵下,19967月,以西方国家为主的33个国家签署了《瓦森纳协定》,决定从1996111日起实施新的控制清单和信息交换规则《瓦森纳协定》包含军民两用商品和技术清单,涵盖了先进材料计算机、电信与信息安全、传感与激光等9大类;另一份是军品清单,涵盖了各类武器弹药、设备及作战平台等共22类社会主义中国同样在被禁运国家之列

——摘编自《〈瓦森纳协定〉与美国政府的技术输出政策》

材料三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摘编自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和签署《瓦森纳协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统筹委员会和《瓦森纳协定》的共同点。
(3)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毛泽东说“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2024-03-1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高举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桑地诺的部队与美军及政府军战斗近两百次,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次年,桑地诺遭当局刺杀。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

——摘自晏绍祥、张顺洪主编的《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西方国家50余年对非援助强调“福利服务”而非“经济发展”的援助,无法从根本上弥补非洲国家面临的发展起点滞后及国际秩序不公正问题;一些脱离非洲发展实际的附加条件进一步恶化了非洲国家原本存在的发展危机。……五十多年来,中国对非援助紧密结合非洲国家的历史发展任务,尊重非洲国家的发展需要和意愿。2000年以来,中国对非援助逐步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始终坚持对非援助平等、尊重与合作的理念.强调中非合作中的互助与共同发展,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绝不把外援作为干涉他国内政的手段,向世界展示着一个崛起的东方大国应有的政治风度和全球责任。

——摘编自罗建波《西方对非援助效果及中非经济合作》

材料三   新殖民主义是在战后旧殖民主义体系瓦解后,帝国主义为维护其既得利益,对已经获得政治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推行的一种新的剥削与掠夺形式。它像面承认原殖民地、附属国人民的独立权利,实际上采取种种欺骗手段,从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对已获得政治独立的国家实行控制和渗透,为它们争夺世界霸权和势力范围服务。老殖民主义是赤裸裸的。新殖民主义是有裂磷药。

——摘编自孙迎辉《新殖民主义问题线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桑地诺革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援助非洲问题上与西方国家的主要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归纳当今新殖民主义体系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有效应对殖民主义。
2024-04-1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下学期二诊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材料一   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乔治·布什遵循具有帝国特征的单极秩序逻辑,体现了美国大战略的转轨。鉴于多边国际制度作为建构未来秩序的基本原则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美国当前的单边主义战略难以奏效。

——门洪华《美国霸权与国际秩序》

材料二   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

——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

主题二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四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世界各地因资本的跨国运动愈发密切地被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联系起来,世界不断变小的空间体验日益深刻;二是规模不断扩大的资本(公司)不断突破国家、民族限制,寻求建立全球性生产网络,“中心一外围”的国际分工结构日益将世界各地的生产纳入其中。跨国公司的发展代表了发达国家政府支持的私人资本的全球扩张,其在全球活动中的行动逻辑、组织形式和话语体系始终要求建立一个充分实现自由化、私有化的世界市场,而这恰恰也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行动蓝图。

——摘编自谢浩《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影响与趋势》

主题三   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材料五   社会信息化,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一部手机即可全部解决。“一部手机走天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时选择的方式。但是,社会信息化也带来种种弊端。它使保障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诸如美国政府甚至通过监听计划窃听美国民众及其他国家领导人的信息;它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的工具;它让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以及英语的冲击。

——叶柏林《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材料六   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全球化加剧了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紧张,在世界舞台上,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期望展示自己的文化个性魅力。但是,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形却是:处于强势文化一方对于弱势文化采取“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试图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于对方,结果文化的冲突就在所难免。

——《世界文化的发展特征》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当前单边主义战略难以奏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面对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能力提升
(4)如何理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139)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特点。
(6)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是如何应对的?
历史纵横
(7)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如何利用经济全球化使本国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
(8)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社会信息化”的认识。
(9)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和原因。
2023-07-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2·纲要下册第22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材料一   两极格局的瓦解结束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一些地区冲突得到了解决或缓解,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在增长。绝大多数国家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越来越多的国家也愿意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材料二


材料三   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二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自己的方案。

材料四   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维和行动就成为其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举措。维和行动的范围也由监督停火,建立隔离地带,向监督选举、组织公民选举、保护与遗返难民、武装护送与人道主义援助、解除冲突各方武装,直至建立临时权力机构等方面扩大。尤其是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维和行动改变了过去由美苏对抗而导致的无所作为的局面。据统计,19481988年,维和行动共计16次,而在19891994年达18次,维和地区从亚非拉地区向欧洲大陆伸延,参加维和的国家多达70个,派出军事观察员2000多人、蓝盔部队7.3万人。仅1994年维和行动就耗资30多亿美元。但是,近年来美国等一些大国利用联合国的维和举措,动辄以设置“禁飞区”“安全区”相威胁,提出“内战非内政”“扩展民主化”等;鼓动联合国授权,出兵索马里,捉拿反对派头面人物;出兵海地,推翻军人政权;等等。

——摘编自余起芬《联合国风雨历程50年》

主题二   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材料五


材料六   《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主题三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七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引自2013年习近平重要讲话

材料八   有人这样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他们)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当今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中国提供的中国方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维和行动不断发展的表现。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联合国维和行动面临的挑战。
能力提升
(6)据材料五,分析20世纪后半期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7)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
历史纵横
(8)阅读材料七,指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我国政府正以“一带一路”为重要实践平台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所学,从思想渊源和世界大势的角度,概括“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依据。
(9)你同意这种理解吗?谈谈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2023-07-0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3·纲要下册第23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示意图


图片来源:曾国屏《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

材料二:大战全面爆发前,欧洲在科技发展的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大战的爆发及其结果却使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1940-1941年,美国政府成立了国防研究委员会、科学研究发展局,以加强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英国的科技人员通过政府派遣和自愿前往的方式流向美国……德奥意等国的科学家则因不堪忍受法西斯的种族歧视或思想禁银而前往美国。……来到美国的科学家们出于反法西斯的正义感,都为战胜法西斯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积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材料三:在科学全球化的时代,唯一的世界科学中心这样的说法,或许将成为历史。未来的世界可以是多中心并存的世界。随着中国等快速发展国家的进步,世界科学的前景将得到极大的拓展,并加快着科学发展的进程最终获益的将是整个人类。

——摘编自叶葒《中国能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及影响。
(3)阅读材料三,谈谈你对未来世界科学中心发展趋势的看法。
2022-09-2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一战前,法国和德国的历史教材中充斥着民族英雄和战胜敌人的史诗故事,大战结束后,德国的历史教科书认为法国的复仇欲望,将欧洲带到了战争边缘。法国人则把战争归咎为“德国确信她自己是受召唤来指导世界的”,而要实现这个任务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打断了一战后法德中学历史教科书曾经试图强调两国和解的讨论。

两次大战的残酷、暴行和毁灭使两国的大多数人深切地感受到,走向和平的唯一出路是和解。1952年春,《法德历史学家协议》公布,肯定了两国共同承担战争责任的观点。20世纪6070年代,法国和西德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叙述一战的爆发时,强调各国被同盟体系“拖进”战争,法德两国也是这种冲突的牺牲品。

2006年,法德两国合编的历史教科书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两个国家共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它把培养欧洲感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尽管许多敏感问题依然不易处理,比如为了支持反战话语的建构,教科书中不再讨论大战的起源。

——选编自王加丰《百年间法德历史教科书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事变迁》

材料三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18日)


(1)观察如图,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使欧洲政治版图发生了改变。指出该历史事件的名称。并说明该事件前后欧洲政治版图发生变化的具体体现。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分析析法德历史教科书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认识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和平与发展”的理解。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宪章》规定: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在此形势下,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在这些组织中,都有中国的积极参与。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通过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成立的时间,其宗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
(3)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问题,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提供了自己的方案,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方案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个方案的认识。
2021-07-16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材料   很多历史学者就20世纪战争的根源论进行深入探究,大致分为非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两种。前者有以汉斯,摩根索为代表的人性根源论,即认为人本身存在的欲望在一定条件下导致人们之间的冲突和战争;约翰.费希特为代表的国家利益论,即国家利益的冲突是战争的根源;肯尼思·华尔兹为代表的无政府状态论,即只要国际社会仍然是“无政府状态”,各主权国家彼此不存在从属和支配关系,战争就可能发生;威尔逊为代表的民主和平论,即专制国家是战争的根源。民主国家决不会打民主国家;罗伯特6基欧汉提出的霸权稳定论,即霸权的存在是国际体系趋于稳定的原因。除此以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战争产生于阶级社会,要消灭战争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和阶级社会

——摘编自叶俊《20世纪战争的霸权根源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战争呈现的共性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根源论”存在不同观点的认识。

9 . 给北爱尔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1970年代以来,英国、爱尔兰两国政府都不断谋求解决北爱尔兰问题的途径,1993年双方同意通过谈判和合作的方式结束北爱尔兰的分裂局面,承诺北爱尔兰所有政党只要停止暴力,都可以参加谈判。为了解决北爱尔兰问题,爱尔兰做出了重大的让步,英国布莱尔政府也改变了之前的强硬政策,首相布莱尔甚至亲赴谈判现场,力促各方捐弃前嫌。在北爱尔兰问题上,欧盟为了促使各方达成协议,承诺给予资金援助;美国更以多种形式积极参与,1998年在美国前参议员的主持下,北爱尔兰问题相关各方经过谈判,达成了和平协议,北爱尔兰问题和平解决。

——摘编自时晓红《艰难的和平历程——北爱和平协议述评》


(1)根据材料,分析北爱尔兰民族问题得以解决的原因及其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爱尔兰民族问题和平解决的认识。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99年3月24日,北约对原南联盟的空中打击正式开始。4月19日,美国称,科索沃“有10万多人目前下落不明”,应该(卫报)称塞族人“在科索沃杀害了数万名阿尔巴尼亚族居民”。但在8年以后,塞尔维亚政府的最终调查数字显示,自1998年1月1日迄今,科索沃全境共死亡或失踪人员8700名,并称科索沃驻联合国机构所认可。利用假新闻、假情报达到政治目的,对一些国家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科索沃战争如此,以“摧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而进行的伊拉克战争也是如此。尽管如此,这些制造假新闻、假情报的人,以及据此制造了更大灾难的人,却从未受到过审判,而那些因此丧失了亲人的家庭,每年的此时都要经历一次痛不欲生的煎熬。

——《科索沃战争8年之后》

材料二   国家间的交流、对话、合作并不断深化,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不懈追求。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面临更加复杂多样的安全挑战: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猖獗,防扩散形势依然严峻,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安全依然任重而道远。

——习近平《在“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等西方国家制造和利用假新闻、假情报的政治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安全依然任重而道远”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