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国主义之猖獗,商场竞争之酷剧,外交上同盟协商之对抗……皆使大战有可能性,所谓“因”也。奥储被刺,破坏比利时中立,潜艇无制限战略……能使此可能性爆发或扩大,所谓“缘”也。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 1933—1940年德国难民移民美国人数统计表

时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人数(人)

1919

4392

5201

6346

10895

17199

33515

21520

——据雷海花《美国接收德国难民的战略考量及其效果(1933—1945)》整理

材料三 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北约指挥机构向一线部队下达命令只需3分钟,配合由GPS制导的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和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实现了信息与火力一体化结合,基本做到了“发现即摧毁”。

——摘编自《科索沃战争启示录》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一有关的战争。并指出梁启超对该战争原因分析的最大缺陷。
(2)根据材料二中的表格,指出德国难民移民美国人数最多的年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年德国难民移民美国人数最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科索沃战争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出现新特点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上述材料中三次战争的不同性质。
2023-08-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材料一   两极格局的瓦解结束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一些地区冲突得到了解决或缓解,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在增长。绝大多数国家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越来越多的国家也愿意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材料二


材料三   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二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自己的方案。

材料四   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维和行动就成为其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举措。维和行动的范围也由监督停火,建立隔离地带,向监督选举、组织公民选举、保护与遗返难民、武装护送与人道主义援助、解除冲突各方武装,直至建立临时权力机构等方面扩大。尤其是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维和行动改变了过去由美苏对抗而导致的无所作为的局面。据统计,19481988年,维和行动共计16次,而在19891994年达18次,维和地区从亚非拉地区向欧洲大陆伸延,参加维和的国家多达70个,派出军事观察员2000多人、蓝盔部队7.3万人。仅1994年维和行动就耗资30多亿美元。但是,近年来美国等一些大国利用联合国的维和举措,动辄以设置“禁飞区”“安全区”相威胁,提出“内战非内政”“扩展民主化”等;鼓动联合国授权,出兵索马里,捉拿反对派头面人物;出兵海地,推翻军人政权;等等。

——摘编自余起芬《联合国风雨历程50年》

主题二   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材料五


材料六   《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主题三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七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引自2013年习近平重要讲话

材料八   有人这样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他们)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当今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中国提供的中国方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维和行动不断发展的表现。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联合国维和行动面临的挑战。
能力提升
(6)据材料五,分析20世纪后半期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7)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
历史纵横
(8)阅读材料七,指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我国政府正以“一带一路”为重要实践平台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所学,从思想渊源和世界大势的角度,概括“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依据。
(9)你同意这种理解吗?谈谈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2023-07-0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3·纲要下册第23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3 . 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   罗马帝国的东方丝路贸易通过陆路和海上的不同路线进行。当时罗马商人主要依靠通往帕提亚(也称安息)和中亚的陆路和红海、波斯湾到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的海路获得东方货物。一般来说,丝绸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亚洲东南部、中国和印度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丝绸大量产自中国,上好的香料产自东南亚,胡椒粉来自印度。除了香料之外,印度还出口棉织品以及珍珠、珊瑚和象牙。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首饰、手工艺品、装饰物、香水、青铜制品、羊毛和亚麻制品、陶器、铁制工具、橄榄油、葡萄酒和金条、银条等也在丝路上流动。

——摘编自裔昭印《论早期罗马帝国的东方贸易及其社会文化影响》

(1)依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帝国东方丝路贸易的特点。

材料二   戴维斯认为英国在16601770年代发生了以外贸增长为主要特点的“商业革命”。16601700年国内产品出口为0.6%、进口为1.5%;1700-1750年国内产品出口为2.7%、进口为1.2%。18世纪70年代初,英国出口到美洲、非洲、印度及远东等“新市场”的产品,比世纪初增加了近8倍。从出口结构看,1701年毛制品出口200万英镑,占出口总额的1/4以上,1770年达到400万英镑,占出口总额的1/41/3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660—1770年英国“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工业化传播到了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美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通过打破国内贸易壁垒,以及废除阻碍技术发明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的行会,为西欧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准备。在大陆上,最早的工业中心是比利时,那里的煤炭、冶铁、纺织、玻璃以及军火业在19世纪早期欣欣向荣。与此同时,法国也开始了工业化。到1830年,法国企业雇佣了大约1.5万名英国技术工人帮助法国建立起机器纺织工业与冶金行业。到19世纪中叶,特别是在冶金行业中,法国工程师和发明家的改进与发明取得了巨大功效。其后的一个世纪里,铁路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同时降低了运输成本。

——摘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推动19世纪中叶欧美工业化进程的因素。

材料四   据统计,目前占世界人口97%的发展中国家,只拥有世界3%的专利,而占世界人口2.5%的发达国家,却拥有世界97%的专利。专利占有的不对称,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鸿沟不但不会缩小,反而很可能将越拉越大。

——摘编自霍剑《专利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及负面效应法律研究》(2011年)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今世界专利占有现象的认识。
2024-01-31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材料:在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在一超独大的局面下,凭自己的意志发动或者介入局部战争的频率增加,到19993月开始的北约空袭南联盟行动,美国及北约都绕开联合国对主权国家使用武力,则超越了联合国有关划定禁飞区的授权,同样蔑视联合国的权威。局部战争中,西方因素特别是美国因素的加强已经构成了对国际秩序和联合国权威的重大威胁和挑战。

——摘编自王明进《局部战争多重危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冷战结束后局部战争频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结束后局部战争的危害。
2023-09-1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莲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今世界政治进程呈现出复杂的系统效应。权力政治、霸权主导、资本扩张以及地缘竞争等传统因素,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发展、全球性问题的增多与扩散、非国家角色地位上升、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发展等新因素交织,影响国际进程中各种变量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摘编自唐永胜、任剑涛等《世界政治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未来》

材料二   国际经济协调是指各国政府通过国际经济组织、国际会议以及建立区域经济组织等方式进行对话协商,对国际经济关系进行联合调节。其中各政府与国际经济组织是国际经济协调的参与主体,具有稳定促进国际经济发展的能力。

——摘编自向辉《全球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协调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当今世界政治进程的因素并指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例举一个地区性和世界性经济组织并分析其共同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揭示了新大陆的存在,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全球阶段的来临。人们的视野变了,真正的地球的形状首次被绘制,人类种族,动物和植物的全球性扩散开始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材料二:迄今为止,我们可以观察到两轮大的全球化浪潮,一轮是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另一轮自冷战结束延续至今。第二轮全球化是在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发生的。随着冷战的结束,发展成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愿望,世界经济正在从以国家为主导转向以市场为主导。以经济和科技竞争为中心的和平竞争、企业竞争取代了武力冲突、国家对抗,矛盾和利益冲突也更多地采取谈判、磋商和协调的解决方式。这使得世界经济形成了一种开放的体系,各国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利益格局,客观上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

——摘编方勇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经验》

材料三:在数十年来的经济全球化秩序中,发达国家本已经拥有资本、管理和技术上的优势,而全球经贸投资的政策与规则又主要由发达国家制定,更多地服务于发达国家的需求。某些发达国家在进行贸易谈判时经常采取双重标准,对发展中国家施加不公平的条件。因此,尽管两类国家都获得了净收益,但大部分的收益仍然是由发达国家获取的。经济全球化的收益在各国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也是不平等的。

——摘编自黄思宇等《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经济全球化问题的新思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至1763年全球化初期到来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末以来的两轮全球化浪潮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解决谈谈你的建议。
2023-07-1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粹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与经济发展的好坏有着密切联系,经济衰退则容易催生右翼民粹主义。随着全球化的各种负面影响不断加剧,加上国家治理危机的影响,西方右翼民粹主义得以借势崛起。反对外来移民和多元文化的社会文化政策,反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经济贸易政策,构成了当前欧美右翼民粹主义的主要政策主张。这些主张被极右翼政党采纳并与极端民族主义结合,以民主的旗号“反民主”和“反全球化”。

——摘编自吴宇、吴志成《全球化的深化与民粹主义的复兴》

材料二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的认同度不断上升,已写入联合国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正在成为推动人类和平发展的价值共识。

——摘编自双传学《从历史经验看科学判断形势》

(1)据材料一,分析当今西方右翼民粹主义兴起的原因及其对世界发展的消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提出的科学方案,并概括其实施的有利因素。
2023-07-1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17501870年农村与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为了生产更多的肉类和粮食供应城市,英国出现了圈地建立大农场的热潮,进一步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以前,大部分工业集中在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地区,随着城市化的进行,“黑色英格兰”(指英国西北部)一派生机勃勃,英国的工业和经济重心开始由东南部向西北部偏移。


——刘康《城市化推动英国工业革命进程》

材料三   英国政治家约翰·伯恩斯曾说: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河流,“因为它是一部流动的历史”。19世纪前,泰晤士河河水清澈,水中鱼虾成群,河面飞鸟翱翔。19世纪下半叶,水质严重恶化,加之沿岸堆积了大量垃圾污物该河成为伦敦的一条排污明沟。

——摘编自《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城市人口的变化。列举这一时期人们出行可以运用的新交通工具两例。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造成英国城市人口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人与自然”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
2023-05-0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维护国家稳定发展、促进世界和谐进步的前提和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伤亡人数达到了5000万人,其中包括2000万苏联人、1500万中国人、500万德国人、250万日本人、100万英国人和法国人、30万美国人。最令人震惊的是,在这5000万伤亡人数中,有近五分之一的人是被残忍杀害的。这1000万受害者是因种族、宗教、政治或其他原因而被当作“不受欢迎的人”被灭绝的。

——摘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二

全球和地区性安全问题持续增多。国际军控和裁军遭遇挫折,军备竞赛趋势显现。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形势错综复杂,国际防扩散机制受到实用主义和双重标准危害,面临新的挑战。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不断蔓延,网络安全、生物安全、海盗活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伊朗核问题解决出现波折,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仍面临困难。

——摘编《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材料三

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也带来种种弊端。它使保护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的工具。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伤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和地区性安全问题增多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可以从哪些角度考虑安全问题,并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如何保障安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17月,华约宣布解散,新独立的俄罗斯为谋求西方经济援助而从东欧地区收缩力量,使东欧地区出现"力量真空"的局面。同时,东欧各国由于内部民族、宗教等矛盾冲突及受到外部力量威胁等因素,希望得到北约确实的安全保障。19977月,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正式加入北约,北约完成首轮东扩,将己方军事防线向东推进了700-900公里,逼近了俄罗斯的边界。

苏联解体后,美国认为"灾祸帝国"已不存在,"一个扩大和民主的欧洲必须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历史进程,不应受在政治上任意涂抹的地理的限制"。而西欧外交官则认为"如果欧洲国家团结起来,我们的力量不会比美国弱,通过北约东扩,我们向成员国以外的国家证明了一种有用的东西"。

——摘编自《光明日报∶北约东扩是引爆乌克兰危机的罪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约东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东扩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