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二战后,国际格局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摘编自约翰·W.梅森《“冷战”》

材料二   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   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45年后苏联和美国为了各自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美国的外交政策因此作出了哪些调整?
(3)据材料三概括福勒关于世界冲突的观点。结合“冷战”后的相关史实举2例佐证福勒的观点。

2 . 2016年6月4日美国国防部长卡特提出了美国的新亚太安全观:美国致力于推动在亚太地区建立“基于规则的安全体系”,即各国建立一致目标,共同制定军事计划和训练内容,最终形成协调一致的军事行动。美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进入国际体系以来,一直在实践这种集体安全机制。

对中国来说,美国的提议是不可接受的。历史上出现的“集体安全”机制,尤其是一战和二战之前,但都没有保障集体安全。美国要确立亚洲安全机制,必须是新的安全机制,需要废除针对第三国的联盟。中国提到“世界大战”的问题,表明中国已经看到这个发展趋势及其所可能导致的恶果;从战略上说,这个“战争意识”很重要,因为有了这个意识,中国就可以竭力去避免。从中美的双边经济战略对话可以看出,无论是双边关系、区域关系还是国际层面,中美仍然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摘编自《郑永年:美国版“安全体系”能够保障亚洲和平吗?》


(1)据材料说明美国版“安全体系”的主要内容与实质。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如何才能保障亚洲的和平。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年,罗斯福认为,“朝鲜人民还没有能力实行和维持独立政府,应由美中苏三国托管,建立一个统一的朝鲜政府”。美苏矛盾加剧后,美国转为控制朝鲜南部地区。朝鲜分裂局面正式确定后,美国把战略重心放在欧洲,而在亚洲更为注重中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美国决定介入。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格局进一步固化,南北双方分别被纳入东西方冷战的大格局中。

——摘编自吴文兵《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二   某班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制作了学习卡片。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对东亚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并分析其影响。
(3)面对世界格局中的新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2020-05-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颜色革命”是专指以某种鲜花或物品的颜色为代表的一种亲西方尤其是亲美国的一种政权变更行动。美欧国家的情报部门通过各种民间或半民间组织培育独联体国家的“政治精英”,扶持当地“反对派”,支持当地民众以街头政治的方式夺权,建立亲美疏俄的政权。“颜色革命”在自2003年起的三年时间内,先后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三个国家连续发生。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发生动荡时,美国政府均通过情报机构向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传递带有威胁的信息,暗示他们必须下台。“颜色革命”发生的独联体地区存在着民族矛盾、贫富矛盾、经济矛盾三大矛盾,这些矛盾丛生交错,导致政治分裂、派系林立。

——摘编自曾枝盛《颜色革命及其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欧中亚地区“颜色革命”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欧中亚地区“颜色革命”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恐怖主义的浪潮席卷着全球:从美国的纽约到欧洲的伦敦,从中东的加沙、以色列到硝烟刚刚散尽的巴格达,从俄罗斯的车臣到亚洲的印尼,无不受到恐怖主义的危害。比较其他恐怖主义类型如民族极端恐怖主义、极左极右型恐怖主义、殖民恐怖主义等,宗教极端恐怖主义因其鲜明的宗教性,使其更具有广泛的号召性,对国际社会造成的危害也更为严重,因而更加难以彻底治理和防范。这其中,宗教极端恐怖主义尤为嚣张,其产生的原因不仅与现有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紧密相关,更与少数国家实施的霸权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恐怖主义是人类的毒瘤,反恐是人类必须采取的行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的滋长绝不是一朝一夕之故,同时与美国的霸权主义也有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宋蓉《恐怖主义与霸权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恐怖主义蔓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类防范恐怖主义蔓延的意义。
2020-01-1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重庆市北碚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后美国霸权的膨胀强化了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使得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冷战后的美国霸权主义是一种更加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冷战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市场经济制度、美国的价值观念,积极地向全世界扩展美国的势力和影响。同时,“新干涉主义”使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披上一层“仁慈”的外衣。“新干涉主义”是指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价值观为借口,用政治施压、军事打击和经济制裁等手段干涉别国内政。此外,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体现为一种制度性霸权。制度霸权是指通过西方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体现出来的一种霸权形态。只要霸权国能够保持霸权地位,它的国家安全、经济财富、意识形态观念、社会价值观念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摘编自刘丽云《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

材料二   美国著名战略问题专家托马斯·巴尼特在《五角大楼的新地图——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在克林顿政府的第二个任期期间,我在五角大楼办公室的一面墙上发现了这样一则个人广告。

招聘敌人启事:成熟的北美超级大国寻求有敌意的合作者以进行军备竞赛、第三世界冲突和一般性对抗。候选者必须有足够威胁,以说服国会满足军事需要。具备核战能力者优先;但如果拥有重要生化武器资源,非核候选人也可考虑。请将求职信并舰艇和空军中队照片寄至:


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刘福明《中国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发展呈现的新特点,说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目的。
(2)材料二表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19-07-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九复习练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两年后,新中国诞生。两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实现了民族独立。

——摘编自《中国睦邻史》

材料二 1945年到1970年间,70多个新国家从帝国崩溃中诞生。1947年,英国承认它的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独立。不过,独立最终导致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即印度教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在随后几十年,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界,是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1967年到1970年间,尼日利亚陷入内战。在许多前殖民地,帝国主义的强制性统治似乎被市场微妙的强制所取代,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乱(机会渺茫),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以往的殖民政府很少花心思平衡地发展殖民地经济,往往忽略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对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而言,寻找专家、资本、市场以及快速而均衡的工业化所需要的政策,是一项巨大挑战。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度获得独立和新中国诞生相同的国际影响,并简析中印两国实现民族独立不同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问题的原因。

8 . 材料   1982年4月,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为转移国内经济疲软的矛盾,下令出兵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阿马岛战争正式爆发。战前阿国防部长认为“马岛距英7000多海里,马岛附近也没有基地可用”,英国全面出兵“根本不可能”。但撒切尔政府表现出了异常的强硬,当即宣布与阿根廷断交,并成立战时内阁,同时英国国会以全票通过武力收复马岛的决议。加尔铁里自恃是美国在拉美地区的铁杆盟友,以为“美国将以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行事”。然而,美国第一个撕下调停的面纱,宣布对阿根廷实施经济制裁和禁运;国际大国中只有苏联为阿军提供了情报支援。阿军在战前未储备足够的武器弹药,受到制裁后,持续作战能力受到严重削弱。外交方面,欧共体和英联邦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一致要求联合国支持英国、制裁阿根廷。而以安第斯共同体为首的大部分拉美国家则旗帜鲜明地支持阿根廷,呼吁和平解决争端。最终持续了两个多月的英阿马岛之战,以英国的胜利告一段落。

——摘编自杜东冬陈刚《马岛之战阿根廷输在哪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阿马岛之战阿根廷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岛之战反映出国际关系的特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愈加复杂、多变,使对于世界各国乃至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文化的特殊系统,往往把文化作为它的积聚地。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扩张的战略企图。面对咄咄逼人的文化霸权主义,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本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及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摘编自郝保权《对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文化霸权及其意识形态意涵的战略沉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围绕“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自信”等关键词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20-02-03更新 | 718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三)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美国的外交政策因此作出了哪些调整?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4)据材料四概括福勒关于世界冲突的观点。结合“冷战”后的相关史实举两例佐证福勒的观点。
2019-08-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