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四月戊子,于“邺城毁五层佛图,于泥像中得玉玺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魏所受汉传国玺’。”另据考古发现,北魏迁都洛阳后其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与魏晋一致。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治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B.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C.统治者注重强化政权的正统性D.实行民族平等与团结政策
2018·江苏·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融合,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射羊图(魏晋墓壁砖画)

采桑护桑图(魏晋墓葬壁画)

材料二“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三(孝文帝)迁都丧失了拓跋贵族集团的强有力支持,造成洛阳新贵与平城老人之间的疏离和对立,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酿成日后北魏的政治危机,伏下了北魏衰亡的契机。孝文帝去世后仅30余年,北魏政权便迅速地分崩离析,走向灭亡,其原因也许不得不追溯到迁都洛阳之举。

——周建江《太和十五年:北魏政治文化变革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汉化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对于孝文帝迁都洛阳评价是否客观?请说明理由。

2018-04-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高考历史原创押题预测卷01(江苏卷)-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