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迁都洛阳前,北魏壁画中的人物着装多为鲜卑等少数民族服饰。迁都洛阳后,在洛阳龙门石窟《北魏帝王出御图》(见如图)中,北魏帝王、贵族皆着汉人服饰。这种变化说明北魏(     

   

A.正在用武力统一黄河流域B.境内各民族矛盾已经消失
C.孝文帝改革成效十分明显D.政权由汉族世家大族控制
2 . 历史上政治决策的最终制定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材料一平城、洛阳位置图


——《魏晋南北朝》(中国文明史4)

材料二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引自《魏书祖莹传》

材料三平城粮食供应不足,是北魏政府向来要面对的一个大难题。在迁都之前,北魏君主亦经常令关内各州以牛车运送粮食到平城。至太和十一年,平城一带又发生大旱灾,不少人因饥荒而死。

——《魏书世祖纪上》

材料四孝文帝对成淹说:“朕以恒代(平城)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

——《魏书成淹列传》

材料五(孝文帝)乃独谓澄曰:今日之行(迁都之事),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任城(任城王澄)意以为何如?澄曰:伊洛中区(洛阳是天下的中心),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孝文帝)曰:北人(北魏人)恋本(眷恋本土),忽闻将移,不能不惊扰也。澄曰:此既非常之事,当非常人所知,唯须决之圣怀,此辈亦何能为也?

——《魏书景穆十二王列传中任城王云附子澄传》

材料六孝文帝强调: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而黄河急浚,人皆难涉。我因有此行,必须乘流,所以开百姓之心。

——引自《魏书成淹列传》

材料七河北是北魏时期中原物产最富庶的地区,粮食产库及丝绢产地也在河北,所谓“河北数州,国之本也;……国之资储,唯籍河北”。由此可见,河北是北魏政府财政开支的重要支柱。

——《魏书昭成子孙列传》


列表归纳材料一至材料七涉及的平城和洛阳两地对比的各项因素以及与之对应的论据,说明为什么孝文帝在平城和洛阳之间最后决定迁都洛阳。
2019-06-2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中国古代史)题选
3 . 《齐民要术》记载,图2所示的草原动物,在北魏晚期的中原地区属“常畜”,但在以前却是中原地区少见的“奇畜”。这一现象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推动了中原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②促进了中原农区和北方牧区的经济交流
③推动了中原地区畜牧业的发展          ④促进了中原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交往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2019-01-30更新 | 7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4 . 观察右图,图②与图①所示服饰的不同主要是(       )
A.经济发展的结果
B.民族融合的结果
C.孝文帝迁都的结果
D.实施官吏俸禄制的结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