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北魏孝文帝曾下诏“求天下遗书,秘阁所无、有裨益时用者加以优赏”。“孝文徙都洛邑,借书于齐,秘府之中,稍以充实”。孝文帝征书的主要目的是(       
A.标榜华夏正统地位B.传承鲜卑民族文化
C.提高官员文化素养D.寻求迁都理论支撑
2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下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皇族拓跋改姓元。北魏孝文帝更改姓氏旨在(     
A.增强汉族对北魏政权的认同B.顺应民族交融的历史大趋势
C.解决少数民族复姓烦琐之弊D.推动鲜卑民众加快汉化步伐
3 . 下列措施反映了(     
迁都洛阳
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
鼓励与汉族通婚
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唐玄宗改革D.王安石变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493年,北魏孝文帝就是否迁都洛阳与大臣们展开了讨论)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既还宫……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卜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北魏中期(398~494年)都城,是在汉朝的平城县之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共建都97年之久,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平城取自汉语“平成”,因其古代处于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故而以“平”命之。


通过研读,有同学认为应该迁都,有同学认为不该迁都。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是否有迁都的必要,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商鞅的改革措施中,虽然大多数都和政治、军事和经济相关,但都达到了移风易俗的效果。通过改革,秦国社会上形成了“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的风气,秦军士兵的战斗力得到极大提高,成为名副其实的“虎狼之师”。而且民众以勤于农事为荣,民风趋于淳朴,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发展。同时在社会习俗方面商鞅强制从大家庭中析分出大量的小家庭,使政府掌握的户数大增加,其征收的户赋也随之提高。商鞅颁布法令禁止民众私斗,违反者视情节轻重依律处刑,使秦人“法于私斗而勇于公战"。商鞅确立的法令,成为了秦国崛起至关重要的因素。

——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改变社会风气而采取的改革措施。

材料二:孝文帝推行改革鲜卑族生活方式政策的直接目标是要用儒家的札治与孝治思想来完成鲜卑族的文化变迁,继而确立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鲜卑民族在婚姻丧葬习俗、发式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同汉族一样,具有同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逐渐接受汉文化,与汉族相融合。

——摘编自岳雪莲《从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拓跋鲜卑的文化变迁》


(2)据材料二分析北魏孝文帝推动鲜卑族“文化变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3)综合材料二和三,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中期,秦国地广人稀,荒地比较多,所以商鞅把奖励开荒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点。商鞅变法中规定:“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其中“本业”是指男耕女织的生产事业,“末利”是指商业和手工业。“复其身”就是免除勤恳劳作者的徭役;“收孥”就是政府将“事末利及怠而贫者”连同其妻子、儿女,均没入官府降为奴隶。同时规定,商人必须向官府登记各种奴隶的名字和数目,以便官府摊派徭役;提高市上酒肉的税额,使税额比成本高十倍;加重关卡和市场上的商品税,不准私自贩卖粮食。除此以外,商鞅还主张由国家统一管理山泽之利。

——摘编自杨宽《战国史》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兴文……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北朝]魏收《魏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发展农业的措施,并简析其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7 . 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保护是中国古代固有的文化传统。北魏孝文帝在恢复祭陵制度的同时,对汉、魏、晋诸陵的维护沿袭了魏明帝的做法,并以古代帝王祭祀的礼仪“太牢之礼”祭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孝文帝这一做法旨在(       )
A.尊重历代的贤明君主B.传承和弘扬鲜卑族文化传统
C.彰显其人道主义情怀D.表明北魏入主中原的正统性
2023-08-08更新 | 937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②“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
③“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④“今县官乃自出息钱,以春、秋贷民”
A.①③④②B.①④②③C.③①④②D.③④②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或变法,是指统治者运用国家政治力量对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进行全部或部分(某些环节)的变革与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统治的需要。直接地说,变法就是从上而下的改革。就中国古代变法或改革看,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王朝初期的改革(“建章立制”);二是王朝中后期为克服其困难局面而进行的变法改革。

——摘编自李卫兵《关于我国古代变法和改革的思考》


从材料中选择一种观点或者自拟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古代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0 .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 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推动洛阳走向复兴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一统的重现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经济重心的南移D.隋唐大运河开通
2023-03-24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