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材料   针对传统官学有名无实的现状和科举取士仅凭试卷定弃取的弊端,熙宁四年,王安石在太学推行“三舍法”,大力发展学校教育,建立长期的、系统的考察制度来培养选拔人才。1072年,王安石主编的《三经新义》颁于学校,作为教科书。1079年正式形成学令公布。“三舍法”规定:太学生员分为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三个等级。外舍生每月进行一次“私试”,每年进行一次“公试”,第一、二等者升入内舍生;内舍生二年进行一次“舍试”,得优、二等的升上舍生,升舍时还要参考每月所记学生的品行和成绩,决定是否升舍;上舍生根据累积的考试成绩和平时学业品行分为三等,上等直接任命为官,中等可直接参加殿试,下等可直接参加省试。元明清的学校基本沿用“三舍法”升补学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三舍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代“三舍法”。

2 . 材料 王安石为推行新法,在熙宁年间对官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改革内容主要是与变法密切相关的官僚机构和人才问题。王安石对一些闲散机构未加裁除,而是依照循名责实原则部分地恢复其职掌,如兵部原仅管文书,变法中成为推行新法的阵地,可以“教阅诸路保甲”。同时设置新机构,如制置三司条例司,它名义上是理财机构,实际则是主持变法的总枢纽,为“中书之外又一中书也”。为减少变法的阻力,对老弱无能者给以照管宫观等闲差,对反对派对采取调离中央或降黜的方法而极少免官。王安石还主张高薪养廉,尤其是大幅提高基层官员的俸禄。王安石认为整顿官制要从官员的培养、选拔的源头抓起,熙宁四年,王安石下令改革科考内容;力图选拔一批改革人才。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熙宁官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熙宁官制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