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王安石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5 题号:9949952

材料 王安石为推行新法,在熙宁年间对官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改革内容主要是与变法密切相关的官僚机构和人才问题。王安石对一些闲散机构未加裁除,而是依照循名责实原则部分地恢复其职掌,如兵部原仅管文书,变法中成为推行新法的阵地,可以“教阅诸路保甲”。同时设置新机构,如制置三司条例司,它名义上是理财机构,实际则是主持变法的总枢纽,为“中书之外又一中书也”。为减少变法的阻力,对老弱无能者给以照管宫观等闲差,对反对派对采取调离中央或降黜的方法而极少免官。王安石还主张高薪养廉,尤其是大幅提高基层官员的俸禄。王安石认为整顿官制要从官员的培养、选拔的源头抓起,熙宁四年,王安石下令改革科考内容;力图选拔一批改革人才。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熙宁官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熙宁官制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主持下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受大农(即管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特产,易地辗转贩卖……同时又实施平准法,在京师设平准官,集中管理各地运至均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桑弘羊实施均输法和平准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王安石对桑弘羊的理财措施有哪些借鉴与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述王安石在理财方面的特点。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足”,请谈谈你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11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高宗宣布退位,36岁的皇太子赵昚登基为帝,史称宋孝宗。即位伊始,宋孝宗理智地确立了“内修外攘”的治国方针。他下令:“凡侥幸冒滥者,务必革去”,如在户部的属吏就由北宋时90余人精简为70余人。同时缩减各级官员荫补子弟的数量。还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对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的官员,不分等级职位高低,一律严惩。在用人方面,孝宗主张“知礼者不必知乐,知乐者不必知刑,若得其人不当数易,宜久任以责成效”。宋孝宗在减免赋税的同时,积极改进差役制度,实行均役法,以改变役务繁重,摊派不公的弊病。宋孝宗还下令招募流徙百姓及归正人开垦无主荒田和官田,并积极修复各地废堰淤圩,兴修水利。

宋孝宗时代,是南宋王朝由破敝走向恢复,由消沉走向振兴的时代。南宋苟且衰颓的政风为之一振,户口增加,“内府之金,至于贯朽而不可校”,有小康之称。特别是募兵选将,治军缮备,使军队素质大大提高,如虞允文苦心经营出一支兵强马壮、武艺精良的军队,不仅有力地抵御了金军的侵扰,而且成为南宋后期抗蒙(元)战争的主要力量。但宋孝宗锐意进取,殚精竭虑,却始终未能完成收复失地的大业,这不能不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物质条件有着内在的联系。

——摘编自陈晓莹《宋孝宗治国政策与成效之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孝宗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孝宗改革的作用。

2017-04-18更新 | 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四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列宁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
(4)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四中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
2019-11-02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