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张居正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隆庆元年四月,户部尚书葛守礼上疏,直言北方地区与南方地方的情况不同,不适宜推广“一条鞭法”。此后陆续有官员上书,反对在北方实行“一条鞭法”。这表明“一条鞭法”的推广(     
A.受北方官员一致反对B.缺乏实施的群众基础
C.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D.存在教条机械的现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剑桥中国明代史》认为∶“张居正只声称他的目的是恢复王朝剑建者们的制度上的安排,这种姿态给了他一种合乎正统的气派,使他能够以万历皇帝的名义对官僚机构施加压力以推动他的方案。实际上,由他主持的实现这一方案的办法基本上限于人事安排和靠公文进行管理。”其意在强调张居正改革(     
A.固守传统的正统观念B.呈现形式主义的特点
C.未触动守旧势力利益D.缺乏深度创新的探索
2023-10-06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信阳市(青桐鸣)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秦汉到清朝中期的改革,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如下表:
第一类鉴于前一个朝代的败亡,新王朝建立初期,总结其教训而进行的改革。
第二类由于周期性出现王朝政治、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而进行的改革。
第三类是少数民族政权为了提高文明程度,建立统治的合法性而进行的改革。
根据表格信息,以下中国古代改革与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A.宋朝王安石变法——第一类B.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二类
C.明朝张居正改革——第二类D.宋初强化统治的措施——第三类
4 . 明代万历之前,一条鞭法已经在南方的部分地区施行,在江西、浙江、南直隶、广东广西、福建都较为成功。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后来,有学者对其研究时发现,一条鞭法在北方推广遭到了强烈的抵制。该学者意在说明(       
A.政策的制定需要因地制宜B.一条鞭法未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北方地区中央控制力缺失D.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影响政策推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是张居正改革前后监察制度的变化(部分),据如表可知,张居正改革(     
内容改革前改革后
关于稽查官员奏章的职责稽查奏章的职责专属于六科六科仍掌稽查奏章的职责,但要受内阁监督
关于考查官员应办事情的账簿各衙门置备三本账簿,一本作为底册;另外一本送六科查考各衙门置备两本账簿,一本作为底册;另外两本作为附簿,一本送六科备注,一本送内阁查实
A.制约了君主权力B.体现了台谏合一
C.加强了内阁权势D.削弱了六科权限
2023-08-27更新 | 25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获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代白银货币化来自市场的萌发,但张居正改革却推动了白银由民间自下而上发展到国家事实认可,并自上而下推行全国,这种趋势与全球同步,促进了中国与世界互动。此观点意在强调,明朝(     
A.有意识融入世界市场B.具有向近代转型趋势
C.实行单一的货币体制D.成为世界贸易的核心
7 . 隆庆六年(1572年),张居正上台后,面对土地强权、财政赤字等问题,下令在全国各地清丈土地,重新编制鱼鳞图册,图册详载每块土地的编号、田主姓名和亩数等,并将各地的赋税和劳役,平均分摊到实际占有的土地上,这些改革举措
A.成功解决了土地兼并的痼疾B.有利于缓解有产无税的弊病
C.极大助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D.使大量无地农民成为自耕农
8 . 某校高一史学社同学展开项目化学习,有一组同学搜集了商鞅、王安石和张居正三位人物的资料,他们的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
A.“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B.改革家都内蕴舍身赴死的浩然正气
C.中国近代改革与民众的思想启蒙D.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
9 . 明朝嘉靖时期,实行“一条鞭法”,以银纳税。最开始在南直隶和江浙试行,较为顺利,而后在北方推广,却出现了官员和农民共同抵制的现象。能够保障此政策有效合理施行的方法是
A.建立统一的税收法律体系B.根据南北经济差异调整政策
C.派遣宦官镇压北方的官民D.宣传纲常名教加强思想教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6世纪明朝的赋税改革体现出“赋役合一、按亩计税、用银交纳、手续简化”的特点。对这一特点认识正确的是
A.“赋役合一”的具体办是摊丁入亩B.“按亩计税”的基础是政府推行均田制
C.“用银交纳”的方式适应了货币白银化D.“手续简化”的具体表现是纳庸代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