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张居正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剑桥中国明代史》认为∶“张居正只声称他的目的是恢复王朝剑建者们的制度上的安排,这种姿态给了他一种合乎正统的气派,使他能够以万历皇帝的名义对官僚机构施加压力以推动他的方案。实际上,由他主持的实现这一方案的办法基本上限于人事安排和靠公文进行管理。”其意在强调张居正改革(     
A.固守传统的正统观念B.呈现形式主义的特点
C.未触动守旧势力利益D.缺乏深度创新的探索
2023-10-06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信阳市(青桐鸣)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张居正恢复了明初的“考成法”,令六部、都察院及所有大小衙门将所有题奏奉行事务造三个文簿,说明何时开办,何时完成,完成后注销。“月有考,岁有稽,严综核,奏实效。”欺隐拖拉者参奏,劣者被淘汰,贤者被提拔。据此可知,张居正的这些改革措施(     
A.扩大了官吏来源B.强化了中央集权
C.促进了明朝崛起D.有利于政治清明
2022-12-09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城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不同评价者对张居正的看法,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王世贞对张居正的评价没有研究价值
B.王世贞是从历史功绩角度评价张居正
C.樊树志对张居正的评价是完全客观的
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到评价者所处的时代、身份、地位、立场、观念等不同的影响
2022-11-2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张居正在改革中创设了“考成法”,其基本精神是“立限考事”“以事责人”。规定:“定程限,立文簿,月终注销。抚按稽迟者,部院举之;部院容隐欺蔽者,六科举之;六科不觉察,则阁臣举之。月有考,岁有稽。”张居正的这一措施(     
A.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B.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C.精简了政府机构的设置D.改变了内阁的参政体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代白银货币化来自市场的萌发,但张居正改革却推动了白银由民间自下而上发展到国家事实认可,并自上而下推行全国,这种趋势与全球同步,促进了中国与世界互动。此观点意在强调,明朝(     
A.有意识融入世界市场B.具有向近代转型趋势
C.实行单一的货币体制D.成为世界贸易的核心
6 . 张居正《看详户部进呈揭帖疏》中说:“量入以为出,计三年所入,必积有一年之余,而后可以待非常之事,无匮乏之虞……一切无益之费,可省者省之。无功之赏,可罢者罢之。务使岁入之数,常多于所出。”以上材料表明张居正意图(     
A.整肃吏治,加强考核B.裁减开支,节省费用
C.清丈土地,抑制兼并D.筹集经费,远洋航行
7 . 隆庆六年(1572年),张居正上台后,面对土地强权、财政赤字等问题,下令在全国各地清丈土地,重新编制鱼鳞图册,图册详载每块土地的编号、田主姓名和亩数等,并将各地的赋税和劳役,平均分摊到实际占有的土地上,这些改革举措
A.成功解决了土地兼并的痼疾B.有利于缓解有产无税的弊病
C.极大助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D.使大量无地农民成为自耕农
8 . 万历元年(1573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任神宗朝内阁首辅,与张居正同时在内阁的阁臣先后有五人,都是由张居正疏荐入阁的。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南归葬父,神宗命次辅吕调阳等“有大事勿得专决,仍驰骤之江陵听先生(张居正)处分”。这表明当时
A.内阁操纵选官大权B.内阁行政效率较低
C.内阁首辅权力极大D.皇权受到内阁制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581年,张居正进行改革,将田赋、徭役和杂税并成一条,折成银两征收。在1592年直隶宛平县的徭役定额统计中,却出现了如下信息。由此可知
徭赋募役编银实役编银与养马编银
征收数额(银/两)3541.81492.814931.4
征收方式政府征银后不雇人服役政府征银并雇人服役政府下发徭役给人户(由头役和帖户组成),头役负责承担徭役,政府核定所需银两,头户自行向帖户收讨

A.农业生产时间得到了保证B.政府对民众的控制仍然存在
C.民众承受官府沉重的剥削D.一条鞭法并未真正付诸实施
2022-04-14更新 | 3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届高三专家联测卷(五)文综历史试题
10 . 某校高一史学社同学展开项目化学习,有一组同学搜集了商鞅、王安石和张居正三位人物的资料,他们的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
A.“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B.改革家都内蕴舍身赴死的浩然正气
C.中国近代改革与民众的思想启蒙D.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